一个非凡女人的一生:莎乐美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徐菲·维特曼
基本信息·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1991年
·ISBN:7221044511
·条形码:978722104451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一个非凡女人的一生:莎乐美》讲述了:80年代末,我来到德国,还以为人人都知道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Lou Andreas-salome)这个名字。我同知识界不同的人谈起莎乐美,但是竟有一大半人对这位出色的女子一无所知。于是我开始耐心地历数着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等这样一些德国思想史中众所周知的大家名字。通过这些名字有些人想起了她是谁,有些人依然对她没有任何印象。为了能同别人谈起她,我总是得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数着这些大家们。到了后来,我的心中慢慢地升起了一种愤然不平,愤然于这位杰出的女性为什么在我一谈起她时,她只能成为这些大家们的附庸和点缀?为什么不是在人们谈起那些大家们的时候首先不得不波起她?难道她所作出的贡献毫无价值?难道她对那些大家们的影响不足挂齿?难道她当时的声誉不及他们?不,事实绝非如此。
编辑推荐《一个非凡女人的一生:莎乐美》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引言
1 圣彼得堡
莎乐美家族
反叛的少年时代
启蒙
2 成熟
学习与生活
三位一体
认识作为人和哲学家的尼采
3 为自由、独立而斗争
婚姻
走向自由作家之路
肉体的解放
4 文学思想
失去上帝的问题
与易卜生、尼采的商榷
5 美于妇女的存在和性的辩白
莎乐美对于女性本质和存在的看法
《费尼齐卡):性爱与自立精神的冲突
《越轨》:女性艺术家的个体性
与传统的牺牲角色之间的矛盾
6 诗与爱
与艺术家里尔克的相遇以及对其影响
俄国之行
艺术家肉与灵的问题
7 心理分析作为存在的必要
走向弗洛伊德的途中
从师弗洛伊德
与弗洛伊德在内容上的分歧
孤独与同在
后记
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序言80年代末,我来到德国,还以为人人都知道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Lou Andreas-salome)这个名字。我同知识界不同的人谈起莎乐美,但是竟有一大半人对这位出色的女子一无所知。于是我开始耐心地历数着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等这样一些德国思想史中众所周知的大家名字。通过这些名字有些人想起了她是谁,有些人依然对她没有任何印象。为了能同别人谈起她,我总是得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数着这些大家们。到了后来,我的心中慢慢地升起了一种愤然不平,愤然于这位杰出的女性为什么在我一谈起她时,她只能成为这些大家们的附庸和点缀?为什么不是在人们谈起那些大家们的时候首先不得不波起她?难道她所作出的贡献毫无价值?难道她对那些大家们的影响不足挂齿?难道她当时的声誉不及他们?不,事实绝非如此。
文摘那些与她一般大的女孩子们令她感到乏味不堪。她们感兴趣的只是社交战果,希望通过社交找到一位如意郎君,尽快出嫁。没有谁有兴趣跟她谈生活的奇迹及其深不可测的奥秘。此时莎乐美多么想光着脚在清晨的草地上无拘无束地飞奔,而不是在社交晚会上跟那些年轻军官们跳舞!她恨透了这种社交活动,心里暗暗发誓决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母亲面前她毫不隐讳地对上流社会表示反感和轻蔑,公开嘲笑那些急不可待的婚配以及应在上流社会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的说法,这令母亲很伤心。
对于婚姻问题,不能说莎乐美一概不予考虑。像同龄女孩子们一样,她作过许多思考。她常常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婚姻形式才不妨碍个人的权力与自由,才能促进双方个性的发展?当时人们正私下谈论“形式婚姻”,即柏拉图式的婚姻或是同志友谊式的婚姻,俩人结婚是为了相互促进,共同走向完美。莎乐美认为这种形式很理想,因为它既达到了教会和官方的要求,又超越于市民的世俗观念,在不违反法律的基础上拥有更多的自由与合理性。
“形式婚姻”在当时也成了小说的热门题材。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他的小说《怎么办》中就塑造了这样理想的一对:两位主人翁结婚以后,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幸福和谐;当有一天丈夫发现妻子爱上了他最好的朋友时,他仍给予充分的理解,尽力避免打扰他们。
后记笔者希望,读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应该对莎乐美的形象有一大致的了解和把握。这时,她的形象已不再是由单独分散的个别属性拼凑起来,她的生命的各个阶段已不再像人们初始印象的那样分散和毫不相关。我们看到,莎乐美赋予她的生命以一个完整的形式。
她在不同领域,按时间顺序与三位伟大的精神人物的来往.恰好与她创作的至少三个阶段相对应。现在。我们实际上可以肯定,在那段时间,她不断以新的观点思考着那些压迫着她生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