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品牌: 李沛良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424 页
·出版日期:2002年
·ISBN:7801494318
·条形码:9787801494313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详细介绍了社会研究中各种相关的数学统计方法。从较简单的统计叙述开始,逐次进入统计推论、多变项分析和社会变迁分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并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本书主要是介绍社会学常用的各种统计方法,并且尽量将统计分析与社会学知识相结合。第二,本书偏重统计方法的应用,而非数理基础。力求文字简明,避免繁复的数学推算。因此,对于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研究者来说,它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作者简介李沛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讲座教授兼崇基学院院长。著有《现代社会学国际评论》、《卫生转移评论》等。
媒体推荐作者序
当我完成本书的增改工作,准备送交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先生的时候,不禁想起与本书相关的20年前旧事,更怀念刚于今年1月辞世的杨庆堃老师。我决定执笔,把这些涌上心头的往事与怀想写成本书的序言。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欧洲的法、英、德等国家,20世纪中叶则在北美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社会学在西方有170多年历史,在中国的年龄也有100年左右了。自从严复把英国社会学
大师斯宾塞(Herbert Spencr)的《社会学原理》(Principles of Sociology)翻译为《群学肄言》,于1903年发表以后,社会学即备受中国知识分子重视。10~40年代间,各地国立和私立大学(如厦门、燕京、清华、复旦、中央、沪江、金陵、岭南等)相继设立社会学课程,并展开多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调查,引发民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社会改革的要求。
但是,中国社会学自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被取消以后,到1979年才乘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获得重建的机会。当时,邓小平同志指出:对社会学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
要赶快补课。
重建社会学的工作甚艰难,人才与教材皆缺乏。一个关键性的机缘,就是国内的费孝通教授与其国外的老朋友、老同学杨庆堃教授恢复联系,并且携手共建中国社会学。杨教授于50年代初移居美国,多年来在匹兹堡(Pittsburgh)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其对中国宗教以及农村家庭的研究,甚受欧美社会学界重视。更可贵的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远见。记得,杨教授于1965年夏,以校外考试委员身份访问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他亲自接见我,并解释为什么要把我这个即将毕业的学生送往美国深造。他说,中国社会学目前虽然黯淡无光,但总会重见天日,为国家的现代化尽一分力量。他计划以香港为基地,为日后中国社会学的重建播下种子。
首先,他与当时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黄寿林教授合作,送毕业生到匹兹堡大学进修社会学博士课程,而我就是于1965年首名被挑选出来的学生。随后数年,也有几名毕业生到匹大进修。杨教授的另一项计划,是安排匹兹堡大学的名教授(如Burkart Holzner,Jiri Nehnevajsa等)和波士顿大学的陈郁立教授与其夫人沈爱丽教授到香港中文大学任客座教授,协助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素质和推动实地研究。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费、杨二老得到良好机会,合作重建中国社会学。在费教授安排下,杨教授带领多名美国社会学者到北京讲解社会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取得中央领导人的信任和支持,并开始拟定培养人才的计划。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于1980年夏和1981年夏在北京先后举办两届《社会学讲习班》。除了获得我国著名学者如费孝通、雷洁琼、吴文藻、陈道等作专题演讲外,更在杨庆堃教授的协助下取得岭南基金会的资助,并且请到多名美国社会学者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来讲课。而我就是其中一位讲员,于1980年第一届讲习班负责《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的课程,上课4周,每周5天,每天3小时,合共60小时。本书就是根据当时用的教材编写和增改而成。
讲习班的学员有41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广东、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科学教学或研究单位。他们在课程完结后,把我的教材编写成一套讲义,使更多人有机会学习。由于该讲义是课堂的记录,未经审核,错漏难免。后来,得到讲习班的主办人正康教授的建议和安排,让我修正讲义,并于1987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社会研究的统计分析》。可惜的是,发行量很少,许多地方的人都买不到。后蒙台湾巨流图书公司的熊岭先生赏识,请我把书的部分内容修改以适合台湾社会情况,然后让其公司出版。台湾版本于1988年发行后,颇受高等教育界欢迎,到1997年已有七印了。但是,中国大陆的老师和学生不易买到。
……
编辑推荐《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作者李沛良先生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院长,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社会研究中各种相关的数学统计方法。从较简单的统计叙述开始,逐次进入统计推理、多变项分析和社会变迁分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力求文字简明,避免繁复的数学报算。
目录
作者序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科学方法与社会研究历程
第二篇 统计叙述:单变项与双变项
第二章 简化一个变项之分布
第三章 简化两个变项之分布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第一步是统计分析,将众多的资料作综合运算。首先是运用适当的叙述统计方法,把所得到的资料简化,使我们容易理解。我们要简化每一个变项的资料,也要简化变项与变项之间的关系。如果所研究的是一个样本,那么我们也要运用适当的推论统计方法,用样本的研究结果来推论总体的情况。
一个严谨的研究,在未分析变项与变项之间的关系之前,应该先检验每个变项的测量信度(reliability)和测量效度(validity)。如果用相同的方法重复测量变项时所得的资料是很吻合的,就表示该变项的测量信度很高。例如,重复询问各老师的专业资格时所得的答案如果相近,就显示这个变项的资料的信度甚高。所谓测量效度,是指所得的资料是否与测量的目标相吻合。例如,我们的测量目标是老师的专业资格,如果所得的资料大部分只包括老师的教学年期(即答非所问),就表示测量的效度颇低了。当然,信度高不等于是效度高,因为重复地测量所得的资料,即使是互相吻合(信度高),却可能是重复地错误(效度低)。我们进行研究时,最好是先确定每个变项的测量信度和效度,才开始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资料以求验证假设。检查信度和效度的方法颇多,可以参看社会研究法的专门书籍;由于篇幅所限,不在这里介绍了。有一点要提出的是,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可以在前述的试点研究中进行,减少日后错误的机会。当然,即使在试点研究中已确定信度和效度,也应该在大规模研究中收集资料以后,再次鉴定,才算妥当。
第二步是解释研究结果。我们要问:为什么变项与变项之间会发生这种关系呢?在筹划研究的阶段中,我们已对假设提出若干解释(见第一节第四项),但现今在搜集和分析资料以后,可能发现以前的解释不对或不够成熟,故要在这里提出更精确和更周详的解释。要注意的是,研究结果与原来的假设可能一致,但也可能不一样。如果研究结果是否定原来的假设,我们就须要解释为什么如此。在科学研究中,推翻假设是一件重要的事,不可轻易放过,但要尽可能说明为什么原来的假设不对。假如,在上面的研究中发现父母教育水平愈高但办学成绩愈低的情况,我们就要尝试加以解释,比如说: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水平虽然高,但他们担任的社会职务也多,开会的时间也多,顾不得教育子女,因此对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并无帮助。这样,当有人再说,父母的教育水平高,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就会好时,我们就会说:那不一定,这要看他的父母有没有时间对他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而定。当然,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