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设计教材丛书)
分類: 图书,艺术,设计,综合,
品牌: 卢少夫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页码:98 页
·出版日期:1993年
·ISBN:7810191926
·条形码:978781019192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设计教材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立体构成》是设计教学丛书中的立体构成分册,主要讲述了立体构成的理念、构成要素、形式要素以及材料和技术要素等关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全书内容丰富,涉及立体构成的方方面面,书中附有大量的作品照片,使《立体构成》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知识性,不仅可供美术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亦是对立体构成感兴趣的读者自学参考的好材料。
从德国“包豪斯学院”首次开设“构成”课至今,已有70年余的历史。现今,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开设的“构成”课是在包豪斯“构成”课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更科学、更系统的一门学科。早些年,国内各美术院校的基础设计课大多是从单独纹样人手,然后进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最后进入专业设计课的。显然,这种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设计教育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各美术院校纷纷从国外引进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从而革新了国内基础设计教育的内容,促进了国内现代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国内有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资料和书刊不少,唯独立体构成的资料至今还极为少见。于是在同行们的激励下,就下决心写这本小册子。
最初打算写这本小册子是在1987年初,但是,当我着手写的时候,才深感仅靠当时有限的水平和仅仅几年的立体构成教学经验实不足以解答构成教学中遇到的那些重要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只得停下笔来再对立体构成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诸多个别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我这样做的目的还不仅仅在于此,更迫切的是通过深入研究以期逐步填补某些构成教学上的空白。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我又萌发了要把这些研究课题系统有序地加以整理的打算。
我十分感谢那些经常与我讨论有关立体构成课题的设计教育界的同行和前辈(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他们的一些建议以及独创性的见解,都为深化构成研究课题带来积极影响。特别是刘乙秀和王凤仪两位先生,怀着极大的热情,过细地看了我的手稿,提出了极为宝贵的意见,使我获益匪浅。还应该感谢我的学生们,因为他们这几年来所做的那些充满活力的立体构成作业,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创作热情及个性差异同时也使我坚定了能在设计与基础教学之间建立一种较佳平衡的信念。
由于学力不逮,我所提出的立体构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自知不少方面尚不够成熟,如果这些冗词赘句能使一些读者去注意立体构成作品本身,并从中得到某些启示,那就感到欣慰了。要是有的读者不同意这本小册子提出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那就更好了,因为在这种否定的过程中,不仅对我是一种促进,而且对读者来说他已经学到了关于立体构成的某些知识了。
媒体推荐后记
从德国“包豪斯学院”首次开设“构成”课至今,已有70年余的历史。现今,美国、日本
等许多国家开设的“构成”课是在包豪斯“构成”课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更科学、更系统的一门学科。早蝗年,国内各美术院校的基础设计课大多是从单独纹样入手,然后进入二方连续、四
方连续,最后进入专业设计课的。显然,这种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设计教育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各美术院校纷纷从国外引进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从而革新了国内基础设计教育的内容,促进了国内现代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国内有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资料和书刊不少,唯独立体构成的资料至今还极为少见。于是在同行们的激励下,就决心写这本小册子。
最初打算写这本小册子是在1987年初,但是,当我着手写的时候,才深感仅靠当时有限的水平和仪仅几年的立体构成教学经验实不足以解答构成教学中遇到的那些重要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只得停下笔来再对立体构成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诸多个别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我这样做的目的还不仅仅在于此,更迫切的是通过深入研究以期逐步填补某些构成教学上的空白。经过儿年的努力之后,我义萌发了要把达蝗研究课题系统有序地加以整理的打算。
我十分感谢那经常与我讨论仃关立体构成课题的设计教育界的问行和前辈(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他们的一蝗建议以及独创性的见解,都为深化构成研究课题带来积极影响。特别是刘乙秀和王凤仪两位先生,怀着极人的热情,过细地看了我的手稿,提出了极为宝贵的意见,使我获益匪浅。还应该感谢我的学生们,冈为他们这几年来所做的那情充满活力的莎体构成作业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创作热情及个性差异同时也使我坚定了能在设计与基础教学之间建立一种较佳平衡的信念。
由于学力不逮,我所提出的立体构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自知不少方面尚不够成熟,如果这螳冗词赘句能使一蝗读者去注意力体构成作品本身,并从中得到某蝗启示,那就感到欣慰了。要是有的读者不同意这本小册子提出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那就更好了,因为在这这种否定的过程中不仅对我是一种促进,而且对读者来.晓他已经学到了关于立体构成的某衅知识了。
芦少夫
一九九二二年五月于杭州叶青兜
目录
引论
一、立体构成之理念
1.自然形态构成观沿革
2.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的平衡
3.包豪期“构成”教学的产生
4.立体构成观
二、构成要素
1.关于点、线、面、体
2.关于色彩
①物体本色的利用
②经人为处理的色的利用
3.关于肌理
4.关于空间
三、形式要素
1.单纯与经济
2.对比与调和
①线型的对比与调和
②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③方向的对比与调和
④材质的对比与调和
⑤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
⑥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3.对称与均衡
4.稳定与轻巧
5.比例与习惯
①三原形体
②根号数列比
③等差数列比
④调和数列比
⑤弗波纳齐数列比
⑥贝尔数列比
⑦黄金分割比
6.节奏与韵律
7.联想与意境
①对自然形态的联想与产生的意境
②自然形态概括变形后的联想与意境
③对抽象形态的联想与产生的意境
8.多样与统一
四、材料要素
1.材料分类法
①不同材质的分类
②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分类
③有形材料与无形材料的分类
④不同物理性能材料的分类
2.材料力学特性
①拉伸与压缩
②载荷
③正应力
④应变
⑤弹性材料——虎克定律
⑥弹性模量——杨氏模数
⑦拉伸试验与材料的强度
⑧延性材料与脆性材料
⑨剪应力与剪应变
⑩剪切模量
(11)许用工作应力和安全系数
(12)载荷系数
(13)温度应力
(14)应力集中和应力集中系数
(15)韧性
(16)蠕变与疲劳
3.寻找新材料
4.不要忘记最简便、基本的材料
五、技术要素
1.创意
2.计划
3.图样
4.选材
5.测量和放样
6.初加工
7.精加工
8.成型
9.组接
10.抛光
11.上色
六、练习程序
1.二点五维构成
①纸张的一次性破坏
②切线活用
③嵌集
④模制
⑤其它
2.线立体构成
①硬线材构成
②软线材构成
3.面立体构成
①薄壳构成
②层面排出
③透空柱体
4.块立体构成
①单体
②组合体
5.线、面、块综合构成
6.其它立体构成
①动立体构成
②光立体构成
③色立体构成
七、场地、设备和工具
注释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9.组接
组接就是将已加工好的各部分材料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由于所用材料的种类、尺寸和形之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组接方法。只要组接的方法正确对路,就能使构成过程简化,并能获得形体稳固美观的效果。
图所示,是人体臀部与大腿之间的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这样一种组接方式决定了人的躯体与下肢之间的基本活动方式。它能够牢牢地支撑上身的重量,同时它又有足够的伸缩性使腿部能进行各种活动(髋关节可绕三个轴作屈、伸、收、展、旋外,旋内和环转运动)。设计师们在多种产品设计中应用了这种组接方式——杵臼关节式。如有些电视机上的天线,其连接形式类似这种关节构造。是否设计师们在模仿人体的组接方式,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证实这一点。不过,我们至少可以肯定,人体的组接方式绝不是在模仿设计师的组接设计。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设计师的设计类似于人体构造的事例是不少的,而且这种设计往往是非常成功的。
用木材做立体构成作业,其接合方式就有许多种。如图所示的对接,是把木板“边对边”或“面对面”地使用粘接剂的结合法。滑接,则是不使用粘接剂,仅利用摩擦力的一种堆积法。而销钉接,则是在对接术件两边分别打眼,然后用销钉穿进去,使两边木件连接起来。钉接木件是很久以来的标准的木工工艺。如何使用钉子是钉接的主要技术问题。若钉头外露不影响形态的美观时,则可用普通钉。如果不希望钉头外露,就应使用隐身钉,使用这种钉子可以打进平面以下,然后光填钉眼,以造成一个光滑的平面。钉子有各种尺寸,选择钉子一般根据材料厚度而定。一般说来,钉子的长度应略小于两块材料加在一起的厚度。木料直角对接,应选择足够长度的钉子钉进另一块木料,以保证接合牢固。如图⑩就是木料直角对接时的钉接。细钉和角钉不会钉裂木材,可以用来钉薄木板。钉钉子应使用木工锤,先握住锤把的末端,要求姿势正确,以肘部用力甩动,腕部配合用力,使冲击力达到最大限度,同时保持对锤子的最佳控制状态。拔钉子最好在锤头下面垫一块木头,不仅可避免伤及材料,而且也达到省力之目的。在材料边缘或薄板上钉钉子、很容易钉裂材料,最好在上边那块板上钻一个直径等于或略小于钉子直径的眼。可以把切除钉帽的钉子作钻头装在手摇钻上钻眼。最好边钉边转动钉子,使钉尖的锐角划破木纤维,而不是把木纤维挤到一旁。钉子也可与粘接剂配合使用。这样钉子起夹钳的作用,而粘接剂则起增强接合部件牢固的作用。 螺丝接木件靠木螺丝
……[看更多书摘]
后记从德国“包豪斯学院”首次开设“构成”课至今,已有70年余的历史。现今,美国、日本
等许多国家开设的“构成”课是在包豪斯“构成”课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更科学、更系统的一门学科。早蝗年,国内各美术院校的基础设计课大多是从单独纹样入手,然后进入二方连续、四
方连续,最后进入专业设计课的。显然,这种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设计教育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各美术院校纷纷从国外引进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从而革新了国内基础设计教育的内容,促进了国内现代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国内有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资料和书刊不少,唯独立体构成的资料至今还极为少见。于是在同行们的激励下,就决心写这本小册子。
最初打算写这本小册子是在1987年初,但是,当我着手写的时候,才深感仅靠当时有限的水平和仪仅几年的立体构成教学经验实不足以解答构成教学中遇到的那些重要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只得停下笔来再对立体构成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诸多个别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我这样做的目的还不仅仅在于此,更迫切的是通过深入研究以期逐步填补某些构成教学上的空白。经过儿年的努力之后,我义萌发了要把达蝗研究课题系统有序地加以整理的打算。
我十分感谢那经常与我讨论仃关立体构成课题的设计教育界的问行和前辈(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他们的一蝗建议以及独创性的见解,都为深化构成研究课题带来积极影响。特别是刘乙秀和王凤仪两位先生,怀着极人的热情,过细地看了我的手稿,提出了极为宝贵的意见,使我获益匪浅。还应该感谢我的学生们,冈为他们这几年来所做的那情充满活力的莎体构成作业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创作热情及个性差异同时也使我坚定了能在设计与基础教学之间建立一种较佳平衡的信念。
由于学力不逮,我所提出的立体构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自知不少方面尚不够成熟,如果这螳冗词赘句能使一蝗读者去注意力体构成作品本身,并从中得到某蝗启示,那就感到欣慰了。要是有的读者不同意这本小册子提出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那就更好了,因为在这这种否定的过程中不仅对我是一种促进,而且对读者来.晓他已经学到了关于立体构成的某衅知识了。
芦少夫
一九九二二年五月于杭州叶青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