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城市(《新周刊》“读城·问城”书系)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综合,
品牌: 何树青
基本信息·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页码:2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0744472/9787540744472
·条形码:978754074447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周刊》“读城·问城”书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八卦城市》内容简介:“八卦”是一种态度。八卦城市,是对市民生活和城市中的非常人、非常事、非常态的热衷、挖掘、猜测、考证、想象、比较、更新、争议和传播。我们在八卦城市的八卦,也在八卦八卦城市的人。
目录
前言
660个城市传说
八卦城市
城市笑匠
卡拉OK里的城市生活
哪座城市值得歌唱
这些城市会演戏
方言是时尚的外衣
中国人怎么说‘赚钱”?
城市小吃档
美女城市定律
宅男化城市
街道怎样命名才性感?
不把老外当外人
城市该给宠物什么待遇?
八卦城市
连城诀
城市“口水战”
小毛病挤对大城市
房东“剽悍”
行人的城市待遇
步行者的城市
的士看中国
相逢地下铁
自行车变形记
被忽视的垂直交通
城市上空的“灰姑娘”
怎样降低城市的体温?
城市博弈
B牌城市
被觊觎的026
第N个新天地
半小时的城市观
休闲双城计
长株潭的融城迷局
重庆离成都有多远
为什么人人热爱双塔?
城市猜想
虚拟城市和我们的乌托邦
中国城市的完美时间表
有多少城市可以成为TWINS
谁是未来中国的时尚地标?
谁是中国创意之都?
2010年中国城市猜想
在街上
吻
公交车
狗·男·女
超短裙
露宿
街头秀
大排档
礼仪小姐
都市禅
街头艺人
书场
……[看更多目录]
序言660个城市传说
一座城市你都不熟悉。
记忆中小模小样的小街小巷,成了巨无霸,成了歌利亚,成了千城一面的城市和别人的城市,成了在排行榜上忽上忽下忽前忽后的标的,成了机会之都和罪恶之都的混合体,成了流言和被误解的城市,成了异乡和异域,成了樊笼和梦魇,成了利空和利好,成了酒池肉林和贫民窟的双生儿,成了装腔作势的半上流社会,成了我们控制和理解不了的城市本身。
市民比城市苗条,城市比市民风骚。
我们看她的风景和烂尾楼、听她的绯闻和叫卖声、传她的八卦和惊爆内幕、闻她的味道和汽车尾气、亲她的芳唇和化妆品、在她的不同部位制造奇迹与毁坏。
城市欺负了所有人,又迷幻了所有人。
城市亏欠了所有人,又愉悦了所有人。
八卦城市,成了城市生活的集体乐趣之一。这种乐趣极具传染性,论其实质,只是对市民生活和城市特质中非常人、非常事、非常态的热衷、挖掘、猜测、考证、想象、比较、更新、争议和传播。
我们赞美她又诅咒她、重视她又鄙视她、依赖她又厌恶她、维护她又孤立她、享受她又惩罚她、培养她又毒害她。
文摘城市笑匠
马三立死了,于是中国相声死了,有人说。
果真如此,谁继续带给我们欢乐?谁继续为城市制造欢乐?
把目光移开那些说普通话的嘴,看看那些说方言的嘴——然后你笑得不行。对,这是在你的城市,那些市井中的语言高手站在城市的某处,专门用方言炮制了喜剧给你听,你都听懂了,包括所有的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你乐不可支,前俯后仰,捧腹掩口,笑声震瓦。
中国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方言,每个城市也都有自己的方言笑匠——现实似乎就是这么乐观。你可能只看惯了说东北话的赵本山,但中国每个方言区域都有自己的赵本山。说武汉话的“武汉三鼎”田克兢,说成都话的“巴蜀笑星”李伯清,说重庆话的“制笑先生”吴文,说长沙话的“逗把高手”奇志大兵,说上海话的“亚洲笑星”王汝刚,说南昌话的“相声佬”小筱贵林,他们都把市井文化的智慧和方言的幽默搬上了文艺大雅之堂,令武汉、成都、重庆、长沙、上海、南昌等城市的文化增添了丰富性和活力。
谁敢说这不是城市文化?这恰恰是最有城市亲和力的城市通俗文化,上至鸿儒下至妇孺皆能知而乐之。谁敢说这是低级的城市文化?举凡时局世事、城市得失、街坊是非、社会万象莫不在这种方言喜剧艺术的嬉笑怒骂中熔为一炉、荡气回肠。谁在乎这是局限性非常大的偏门艺术?能娱一城之民,能贴一种方言体系所容纳的百千万人口之心,足矣。如果一位城市笑匠能以方言喜剧艺术风靡这种方言所覆盖的城市,这不是普通话的灾难,恰是汉语的福音;不是城市的文化短缺表象,恰是城市文化原创的符号。
我们需要相声,需要说方言的相声和其它搞笑的艺术,需要城市笑匠,正如我们需要城市,需要城市生活带给我们的各种便利和乐趣。
独角戏笑匠田克兢VS武汉:比正宗的武汉话更有影响力
从1971年到2001年是30年。田克兢的这30年,只有四个字:业余演员。而田克兢三个字,也因此打着“独角戏”的旗号,成为真正代表武汉地方文化的形象。有人把田克兢的“独角戏”与何祚欢的湖北评书、张明智的湖北大鼓尊为“武汉三鼎”。他的方言喜剧太厉害了,武汉市小品大奖赛的评委老师都劝他说,“田克兢啊,你莫参赛了撒,人家一听你的名字,都没的信心,不敢报名了。”
但田克兢的清醒在于,他从不准备要冲出武汉。他知道他的受众在武汉,也或许偶有更广泛的地域。但方言文化终究只是方言文化。假使因为普通话的普及、外来文化的浸染,而导致文化全球化标准化,方言文化逐渐势弱,直至消亡,一如京剧,由一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