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奇情(中华雅风美俗丛书)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文化史,
品牌: 郭英德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3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303102006
·条形码:978730310200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华雅风美俗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明人奇情》内容简介:本丛书是一套精心雕琢的名家小书,又是一部匠心独具的文化简史。以“雅风美俗”为血脉,以历代民俗、文风、典制、艺文和经子等为筋骨,形塑了一幕幕精神高华、感性绚烂的人生样态和艺术世界。从秦汉的青铜车马、弦歌斧钺,到魏晋的羁旅宴游、清谈品茗,无不气韵深长,情思丰茂。从唐宋的诗文唱酬、山水风物,到明清的残阳晚景、伏流奔莽,无不生气盎然,历历如绘。五千年的文化旅程渗透出的雅风美俗,拥之入怀,化之于心,俯仰之间,风华尽览。
编辑推荐《明人奇情》:中华雅风美俗丛书。
目录
引言
一、从禁锢到超越
程朱理学的一统天下
王守仁心学的崛起
心学的世俗化
二、奇的内涵
死水微澜
奇行异举
奇谈怪论
奇思异想
新奇:明人审美精神之一
三、情的奥秘
从良知到性灵
情爱:情的理想化
情欲:情的世俗化
情痴:情的普泛化
情趣:情的艺术化.
真情:明人审美精神之二
四、性灵文艺举要
师心与师古之争
性灵诗的审美趣味
山水风俗小品撷英
奇闻异事散文咀华
文人画的意味
五、戏曲艺术发微
传奇,传奇也
十分情十分说出
十部传奇九相思
戏曲艺术的审美精神
六、世俗的艺术
泼天富贵
情色相当的婚恋
享乐与纵欲
家常日用之奇
悟空与八戒
七、波颓风靡
明前期的淳朴风俗
竞相夸耀的华服
奢侈豪华的宴饮和建筑
繁文缛节的礼仪
人心谲诈,伦理崩溃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对美的追求,这便形成了时尚。在一个时代文人雅士的艺文制作、言谈行止中往往渗透着一种“风神气韵”,我们姑且称之为“雅风”;在一个时代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之中,也往往蕴涵着一种风气习俗,我们姑且称之为“美俗”。“雅风美俗”者,人们普遍之趋美避丑之心也。
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复合体,人先有肉体存在而后方有精神世界。弗洛伊德的学说问世之后,人们便已明了,人的肉体借助无意识的中介而左右人的精神。个体生命是如此,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亦复如此。一个特定社会中人们的行起坐卧、相互交往、典章制度、生活方式都必然将自己的影响施之于这个社会的普遍精神。这中间同样有一个巨大的“无意识”作为中介,那便是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一个时期里,人们都关心些什么?喜欢穿什么颜色、式样的衣服?建造怎样格局的住宅?欣赏什么样的仪表、风度?爱说什么谚语、俏皮话、歌谣?这些都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心理。“雅风美俗”便是社会心理在美的趣味方面的表现。
“雅风美俗”不是二三理论家提出来的美学观念,她是笼罩在特定时代人们心理之上的评品美丑的标准,是人们自觉和不自觉地持有的一种审美倾向。她从不抽象地存在着,而是融汇在人们的行旅宴游、清谈品茗、诗文酬唱、日常生活中。我们正是要通过对可见的行为方式、诗文书画、服饰器物的描述阐释,将那不可见的“雅风美俗”拈将出来,从一个方面窥破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从而弘扬中华民族在美的文化方面对人类的杰出贡献。
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年的文化璀璨多姿,研究继承先人文化遗产是我辈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构想这套丛书,目的正是要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发扬尽一点微薄之力。我们以为,研究历代“雅风美俗”对于整个古代文化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她是浩瀚无涯的文化海洋中蒸腾的云气霞光,是给默然耸立的古代生活之峰以灵气的烟岚,透过她我们可以重新听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漫长的历史之旅中留下的足音。
文摘插图:
一、从禁锢到超越
1 程朱理学的一统天下
经过元末数十年的社会大动乱,公元1368年,由草莽起家的朱元璋终于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
不知是不是朱元璋也姓朱的缘故,他对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景仰备至,连带及之,对宋代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也不免心向往之。
朱熹的学术在南宋一直被视为“伪学”,备遭凌辱。到了南宋末年,庆元党禁解除,朱学才总算得到统治者的认可。但是直到元明之际,朱学仍未真正取得学术上的统治地位,也没能成为官方唯一的统治思想。
《明史》卷一百四十七《解缙传》记载,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虽然拥有帝王之尊,却并无一定的经典可读,闲时只能杂览《说苑》、《韵府》、《道德经》、《心经》等三教九流的书籍。解缙对此状况极为不满,于是递上万言书,建议修书,“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随事类别,勒成一经”,作为“太平制作之一端”。
后记记得17年前,我的老朋友、历史学家赵世瑜教授建议我组织编一套关于中国古代审美风尚方面的书,他负责和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于是我就邀请郭英德、谢思炜、张海鸥、李珺平等中青年才俊加盟,并请珺平参加组织工作,于是就有了这套八卷本的“中华雅风美俗丛书”。当时的设想,是要用通俗的言说方式,把中国古人的审美趣味比较全面、系统并形象地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对古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世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能从中得到某种启示、汲取有用的养分,从而对今日之生活有所裨益。应该说这个目的是达到了。
由于时间久了,对这套书我和各位作者都渐渐忘却了。去年下半年北师大出版社的编辑饶涛博士突然找到我,说根据他的了解,这套丛书社会反响很好,有许多人曾和他谈及,因此很有修订再版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