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文集(散文卷)(上):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将饮茶、杂忆与杂写
分類: 图书,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合集,
品牌: 杨绛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5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020075621
·条形码:978702007562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杨绛文集(散文卷)(上):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收入单行本《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将饮茶》和《杂忆与杂写》等四部。前两部记述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亲历亲见,以及她在那场运动中充当“陪斗者”的种种经历。《将饮茶》包含了作者《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和《记钱锺书与》等重要作品,这些作品为读者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杂忆与杂写》选收了作者怀人忆旧的文章三十余篇,作者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所写的序文、前言,以及作者的讲演、发言和有感而发的小品文等共二十余篇,这些文章读来亲切感人而又发人深省。
编辑推荐《杨绛文集(散文卷)(上):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将饮茶、杂忆与杂写》一半是翻译,一半是创作。创作包括戏剧、小说和散文。散文又有杂忆杂写等随笔以及由专题研究、累积了心得体会的文论。
目录
干校六记
小引
一 下放记别
二 凿井记劳
三 学圃记闲
四 “小趋”记情
五 冒险记幸
六 误传记妄
丙午丁未年纪事
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
一 风狂雨骤
二 颠倒过来
三 一位骑士和四个妖精
四 精彩的表演
五 帘子和炉子
六 披着狼皮的羊
七 乌云的金边
将饮茶
孟婆茶(胡思乱想,代序)
回忆我的父亲
回忆我的姑母
记钱锺书与《围城》
一 钱锺书写《围城》
二 写《围城》的钱锺书
收藏了十五年的附识
隐身衣(废话,代后记)
杂忆与杂写
自序
大王庙
我在启明上学
记杨必
赵佩荣与强英雄
阿福和阿灵
记章太炎先生谈掌故
“遇仙”记
临水人家
车过古战场——追忆与钱穆先生同行赴京
纪念温德先生
记似梦非梦
小吹牛
黑皮阿二
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
怀念石华父
闯祸的边缘——旧事拾零
客气的日本人
难忘的一天
怀念陈衡哲
花花儿
控诉大会
“吾先生”——旧事拾零
忆高崇熙先生——旧事拾零
第一次观礼——旧事拾零
第一次下乡
老王
林奶奶
顺姐的“自由恋爱
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
狼和狈的故事
陈光甫的故事二则
剪辫子的故事
收脚印
阴
风
流浪儿
喝茶
听话的艺术
窗帘
读书苦乐
软红尘里·楔子
一块陨石
不官不商有书香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在塞万提斯纪念会上的发言
《堂吉诃德》译余琐掇
塞万提斯的戏言——为塞万提斯铜像揭幕而作
孝顺的厨子——《堂吉诃德》台湾版译者前言
《堂吉诃德》校订本三版前言
《名利场》小序
《傅译传记五种》代序
读《柯灵选集》
《老圃遗文辑》前言
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
《钱锺书手稿集》序
记我的翻译
为《走到人生边上》向港、澳、台读者说几句话
《听杨绛谈往事》序
致汤晏先生信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
早年的几篇散文和小说,是我在清华上学时课堂上的作业,或在牛津进修时的读书偶得。回国后在沦陷的上海生活,迫于生计,为家中柴米油盐,写了几个剧本。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先在上海当教师;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在清华大学当教师,业余写短篇小说和散文,偶尔翻译。“洗澡”(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后,我调入文学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就写学术论文;写论文屡犯错误,就做翻译工作,附带写少量必要的论文。翻译工作勤查字典,伤目力,我为了保养眼睛,就“闭着眼睛工作”,写短篇小说。一九七九年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因我父亲是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之一”,嘱我写文章讲讲我父亲的某些观点。我写了《一份资料》。胡乔木同志调去审阅后,建议我将题目改为《回忆我的父亲》;我随后又写了另一篇回忆。我又曾记过钱锺书的往事,但不是我的回忆而是他本人的回忆。我在研究和写学术论文的同时,兼写小说和散文,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一九八七年退休后,我就随意写文章。钱锺书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稿,又翻译了一部作品,随事即兴,又写了长长短短各式各样的散文十来篇。
文摘一 下放记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我们夫妇同属学部;默存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一九六九年,学部的知识分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全体人员先是“集中”住在办公室里,六、七人至九、十人一间,每天清晨练操,上下午和晚饭后共三个单元分班学习。过了些时候,年老体弱的可以回家住,学习时间渐渐减为上下午两个单元。我们俩都搬回家去住,不过料想我们住在一起的日子不会长久,不日就该下放干校了。干校的地点在纷纷传说中逐渐明确,下放的日期却只能猜测,只能等待。
我们俩每天各在自己单位的食堂排队买饭吃。排队足足要费半小时;回家自己做饭又太费事,也来不及。工、军宣队后来管束稍懈,我们经常中午约会同上饭店。饭店里并没有好饭吃,也得等待;但两人一起等,可以说说话。那年十一月三日,我先在学部大门口的公共汽车站等待,看见默存杂在人群里出来。他过来站在我旁边,低声说:“待会儿告诉你一件大事。”我看看他的脸色,猜不出什么事。
我们挤上了车,他才告诉我:“这个月十一号,我就要走了。我是先遣队。”
尽管天天在等待行期,听到这个消息,却好像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再过几天是默存虚岁六十生辰,我们商量好:到那天两人要吃一顿寿面庆祝。再等着过七十岁的生日,只怕轮不到我们了。可是只差几天,等不及这个生日,他就得下干校。
“为什么你要先遣呢?”
“因为有你,别人得带着家眷,或者安顿了家再走;我可以把家撂给你。”
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他们全所是十一月十七日走。
我们到了预定的小吃店,叫了一个最现成的沙锅鸡块——不过是鸡皮鸡骨。我舀些清汤泡了半碗饭,饭还是咽不下。
只有一个星期置备行装,可是默存要到未了两天才得放假。我倒借此赖了几天学,在家收拾东西。这次下放是所谓“连锅端”——就是拔宅下放,好像是奉命一去不复返的意思。没用的东西、不穿的衣服、自己宝贵的图书、笔记等等,全得带走,行李一大堆。当时我们的女儿阿圆、女婿得一,各在工厂劳动,不能叫回来帮忙。他们休息日回家,就帮着收拾行李,并且学别人的样,把箱子用粗绳子密密缠捆,防旅途摔破或压塌。可惜能用粗绳子缠捆保护的,只不过是木箱铁箱等粗重行李;这些木箱、铁箱,确也不如血肉之躯经得起折磨。
经受折磨,就叫锻炼;除了准备锻炼,还有什么可准备的呢。准备的衣服如果太旧,怕不经穿;如果太结实,怕洗来费劲。我久不缝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