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证券研究员宋利杰预测,公司未来发展将遭遇多重风险。首先是互联网业务发展速度出现相对放缓的风险,近期广电总局对流媒体视频业务的版权管理明显影响了公司客户在CDN业务上的支出。此外,公司核心客户如腾讯在CDN 业务上的内部化,以及华为等CDN设备商和基础电信运营商在中国CDN市场规模扩大之后的潜在进入风险。
自主创新和钱多并不能划等号。软件公司很有钱不一定是好事。任何东西超过一个额度都会产生相反作用,钱自然也不是越多越好。有钱就变坏的软件公司不乏先例。有了钱自然就会头脑发热,租大办公室,扩招N倍的员工,大肆展开并购和收购,进军国际市场,放出豪言三年上市成为中国的“微软”。有钱后就变坏的软件公司不是他们的产品不好,只是在有了太多钱之后他们的野心也跟着金钱的数字一起飙升了,但是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公司的软硬实力、创新能力没有相匹配,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兔死狗烹,徒留伤悲。另外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拿了股东的钱,自然会给你更大的压力。丁磊曾经说过后悔网易赴美纳斯达克上市,拿了股东的钱,之后你的决策就会受到左右,没办法做到完全的独立自主。这会影响创始人对企业的主导地位,进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容易走偏。而这已经丧失了创业板挂牌的意义。
中篇
创业板之“原罪”
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板,有着太多的妥协和折衷。当锐利被打磨成圆滑,革新的勇气也不翼而飞。寄望高成长的软件业不仅要想办法,还要适应玩法。
忆往昔
如果要说软件企业与创业板之缘,不得不先说说创业板本身。
应当说,中国创业板理念的孕育之初,就与高科技和网络经济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业板在高科技和网络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势如破竹创造出一系列传奇。美国人的神经在频繁的撞击中迎接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纳斯达克的一夜暴富,微软、英特尔的创业神话都为这种新经济发展模式作出注解。如果再环顾一下全球,英国、法国、中国香港等地创业板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些让中国创业板的推出提上了日程。
1998年后,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创业板的文件开始陆续推出。企业、投资者更是秣马厉兵,备战创业板。
2000年9月18日,创业板发行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一个月后,为全力推出创业板,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停止在主板发行股票。此时,没有人再怀疑,中国创业板已经就要出台。但好事多磨,之后带来的竟然是“一剑磨十年”。
这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必然。2001年,美国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破灭,海外创业板举步维艰。就像中小企业一样,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也命运多舛。这些海外的创业板市场,在经历了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发展境遇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由于网络股独大,造成市场迅速衰退,在投资者撤离、股价骤降以及新股不继的背景下,最终被迫关闭;另一类则是虽然没有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中倒下,但是却发展停滞;还有一类则是被公认为除纳斯达克以外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它们不但成功地走出了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阴影,而且还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尽管最终的结果不同,但在当时的泡沫阴影下,中国的创业板计划随之被搁置。随后尽管不时有创业板即将推出的传言,但是每一次都被现实证实仍不过是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