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4:国外创业板发展历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迄今为止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起创业板市场,其中历史最为悠久,同时也最为成功和完善的创业板市场——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从产生并发展至今也不过30多年,其余的创业板市场则主要是最近20年来以模仿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方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美国的纳斯达克为例,素有“高科技企业摇篮”之称,培育了美国的一大批高科技巨人,如微软、英特尔、苹果、思科等等,对美国以电脑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美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纳斯达克巨大的示范作用下,世界各大资本市场也开始设立自己的创业板市场。1995年6月,伦敦交易所设立了创业板市场Aim;1999年11月,香港创业板正式成立。
我国成立创业板的目的是为数量众多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但目前来看,似乎离这一目标尚有距离。
青岛特锐德电气以第一家上市、第一家审核通过、第一个发布招股书并获得创业板证券代码300001号而获得中国创业板“头牌”称号。然而近日却有分析人士质疑,公司严重依赖私营跨国公司TEL及其子公司,自主创新也只是一个幌子。
衡量高科技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国际上一般要达到10%才能称之为高科技企业,可创业板中部分披露这一指标的企业却相差甚远。
中金研究报告指出,“业绩高度依赖单一业务”与“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过高”为创业板公司未来两大重要隐忧。即使是业绩突出的几家企业也难以幸免,如特锐德为单一业务依赖型;北京鼎汉、特锐德又存在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的同样问题。
从制度创新方面,针对创业板的管理办法来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管理办法(IPO制度),除了降低上市条件和增加了10名发审委外,其他方面与主板及中小企业板市场并无太多差别,核准制、上市保荐人制度、定价方式都完全一模一样。这些制度在主板市场上都是问题重重,又如何能保证在创业板市场上获得成功呢?制度创新本身就是创业板应有之义,但在我国创业板的十年磨剑之后,反而变得更加谨慎。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一种病,时间则是最好的医生。十年的风雨,我们迎来的不仅是彩虹,还有磨合后的妥协与折衷。牵手带来的不只是新鲜的体验和憧憬,更有责任的担当。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还应有理性的判断。毕竟,在一个条件严苛的连当年百度都不够资格上市的创业板市场上,希望太多,必然失望更多。而对于亲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风险投资商们,大家总算找到了一个“退出”的缺口,这也许是其意义所在。
下篇
下一个会是谁
对于国内软件业而言,创业板的推出毕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可以直接在资本市场融资而不单单依赖银行。知难而行,凭心而为,产业和资本的携手才能共创明天。
对于中国软件业发展而言,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
而在金融创新领域,风险投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