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9.60目录:图书,中国语言文字学,语言学,翻译,
品牌:余光中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页码:203 页码
·出版日:2002年
·ISBN:7500107498
·条码:9787500107491
·版次:2002-0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内容简介
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译论散文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作者认为:翻译须用纯净的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
本书内容包括:翻译与批评、中国古典诗的句法、中西文学之比、几块试金石——如何识别假洋学者、用现代中文报道现代生活、早期作家笔下的西化中文、横行的洋文等内容。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衣阿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我所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媒体推荐
序
我教翻译,时常发见改学生的翻译不是改翻译,是改他们的中文;我看别人的创作,发见他们写的就是劣译。中文已经不是中文,需要把污染,劣译的污染,洗干净。我们已经不会说话;我们说的是不中不西的混话,连国学大师,不懂外文的人都写污染的白话文。我真害怕。因此写了《翻译研究》,《翻译新究》两本书。有位教翻译的朋友说,我书里说的毛病,现在犯的人已经少了。他要归功于我,我可不敢有这个自信。
现在看了余光中兄论翻译和现代中文的文章,非常高兴。一是,我所佩服的大作家和我抱相同的见解,二是,他的书一出,劣译真会减少,大家的中文也可以写好些。我们各说出要说的话,说法虽然各有一套,内容很多相同。他的影响力大,大家如果好好读他的文章,我相信翻译可以大有改进,中文也不能乱写。我渎了他的文章得到证明,原来我没有大惊小怪,是有问题。
我们的议论可以互相补充。诸如滥用名词,代名词,介系词,话不直说,却要大兜圈子等。
余兄说的话无不中肯,如译者要他说的条件,就必须是学者。他本人中西学都扎实,不是空头文学家。(看他谈中西文学,尤其是诗,多么在行!)他连德、法、西(班牙)、意文都知道不少。他的英文修养很深,中文不用说,这种人才能翻译。外文理解有问题,中文表达情意不高明,就不必翻译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余兄做事认真到极点,只要看他主持翻译奖出题目的主张,教授翻译所用的方法就可以知道。他不管做什口的必读书,在国内外翻译界赢得了声誉,奠定了公司在泽学书籍出版方面的领先地位。尽心竭力继续为翻译界广大专家、学者、教师、从业人员、学生和人数众多的翻译爱好者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读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在,在已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推出这套“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我们有几点想法:一、加强自主策划,提高原创性,体现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翻译的新任务和新特点;二、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不仅要反映翻译教学和研究的新趋势、新成果,更要关注科技、经济、法律、贸易、金融、熊游、传媒等非文学领域的翻译实务;三、笔译与口译兼顾,英译中与中译英兼顾,着重于中英互译和中译英;四、有选择地引进境外著作,港台海外华人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不乏佳作,立足中华语言文化,有其独特魅力,是我们的首选。
这些想法能不能实现,能不能把我们贡献精品的愿望变成现实,全靠翻译界广大学者专家、学校师生以及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合作,没有这种支持与合作,我们的想法再好也只是空话而已。我们所期待的支持与合作,既包括惠赐书稿、推荐选题、介绍作者,也包括对我们已出的书发表评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将鼓励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是我们无任欢迎的。
丛书主编 罗进德 谨 识
编辑推荐
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译论散文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作者认为:翻译须用纯净的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
目录
序 思果V
翻译与批评
中国古典诗的句法
中西文学之比较
几块试金石——如何识别假洋学者
翻译和创作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分秒必争的电视和广播,尤其是电视,为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新闻报道给观众和听众,自然要用最直接最有效的口语。相形之下,报纸上使用的文字就显得太文了一点。事实上,目前中文报纸习用已久的不少语汇,都可以改得更浅白一些。像最近报上的一段消息:“‘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昨日表示,旅外学人回台任教时,如携带自用汽车入境,不能请求免税。”如果记者改写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昨天说,学人回台教书,如果把自用汽车带回来,不能请求免税”,岂不是更加浅白易解?中国的文言好用重叠的同义字和四言成语,结果是宁可说“携带汽车”,不肯直说“带汽车”,宁可说“购置仪器”,不肯直说“买仪器”。像“携”和“购”这种字眼,不但语意太文,笔划也太复杂了,如果能够避免,何必自讨苦吃?再看下面一段消息:“百乐大厦二十五日连续发生两件窃案,大厦三楼毗邻的两家住户遭窃盗潜入,窃走价值五十余万元的珠宝饰物和现款。”里面的文言有必要吗?“遭窃盗潜入”一类的文言,非但诘屈聱牙,也不很通顺,念起来太可怕了。我们不妨把这段话改浅些,变成“百乐大厦二十五日一连发生两件窃案,小偷进入三楼两家隔壁的住户,偷走的珠宝和现款,值五十多万元。”
麦克鲁亨(Marshall Macluhan)曾经再三强调:“工具就是消息。”又说:“社会之形成,有赖于大众传播工具之性质者,甚于传播之内容。”报纸传播的工具既然是文字,平易浅近的白话当然应该渐渐代替艰涩拗口的文言。用白话来代替文言,不但是为了好懂,也是为了更接近现代人的观念和意识。文言里有许多词汇,不但深奥难懂,而且隐隐约约,包含了多少重官轻民尊卑必分的暗示作用。白话的用语,显然就缺少这方面的种种联想。白话和文言之分,正如现代公务员和封建时代官吏之分。美国内战的时候,毕克斯比太太的五个儿子都为国牺牲了。林肯写给她的那封有名的慰问信,译成中文,如果用白话,一定非常贴切,换了文言,恐怕就不容易保存一个民主国家的元首那种平易而又恳切的语气了。最近,台湾各地法院的公文渐渐有改用白话趋势,舆论的反映非常欢迎。这种变化,表面上是语文的改革,实际上却是意识的修正。因为公文用了白话,那种衙门在上刁民在下的训诲语气,就用不上来了。同样,报纸改用平易的白话后,不但可以普及大众,更可以在民主意识的培养上,收潜移默化之功。
也许有人要说,报纸舍文言而就白话,长此以往,俚浅的俗语取代了典雅的文言,传统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