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 5 万亩的森林有制造独立小气候的能力,在它的润泽庇荫下,森林四周 20 万亩水稻可旱涝保收。森林改善、调节气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林地内土壤中蓄含水分较多:由于林内林外气体交流弱,可以保持较多的林木蒸腾和林地蒸发的水汽,因而林内相对湿度比林外高,一般可高出10%~26%,有时甚至高出 40%。
林内的温差较小,其特点是冬暖夏凉:这是由于林冠的阻挡,林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少,白天林外的热空气不容易传导到林内;到了晚上,林冠又起了保温作用。所以,森林内昼夜、冬夏温差较小,林内最高气温低于林外空旷地,最低气温又比空旷地稍高。
林内的地表蒸发比无林地显著减少:这是因为生长期间的林内气温、上壤温度较低,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大。同时,林地上有死的地覆物覆盖,土壤疏松,非毛管性孔隙较多,阻滞了土壤中的水分向大气散发。由于这些因素,林地内的地表蒸发量只相当于非林地的 2/5~4/5。
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虽然众说不一,但是森林可改变天然降水的分配比例,对水平降水和垂直降水都有重要的作用:森林当中的云雾遇到林木或其他物体,凝结成水滴,最后降落地面,这就是水平降水。或形象地被称为“树雨”。水平降水所占的比重不大,但个别地区,尤其是山地森林,由于水汽丰富,云雾较多,森林内的这种水平降水就比较突出。另外,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均有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1公顷森林每天要从地下吸收 70~100 吨水,这些水大部分通过茂密的枝叶蒸发回到大气中,它的蒸发量大于海水蒸发量的 50%,大于土壤蒸发量的 20 %。因此,森林上空的水蒸汽含量要比无林地区高 10%~20%;同时水变成水蒸汽要吸收大量的能量,所以大面积的森林上空的空气比较湿润,气温也较低,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据我国部分林区试验表明,森林能增加这种降水 1%~3%。所以,一些地区干旱少雨,通过种植大面积的林地,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广东省雷州半岛建国以来造林 36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36%,改变了过去由于林木稀少时的严重干旱气候。据当地气象站的记载,造林后的二十年中,年平均降雨量增加到 1855 毫米,比造林前四十年的平均降雨量增加了 31%,蒸发量减少 75%,相对湿度增加了 1.5%。一些气候条件不错的地区,由于毁林严重,气候变得十分恶劣,干旱不断,也是这个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