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于次日电复:“原则上同意组织伞兵,但请向苏联同志征询下列各项意见:1.伞兵条件如何,需要训练多长时间方能参加战斗,训练的条件如何?2.据我们所知,国民党也曾有过伞兵的组织和指挥,但从未使用过。我们有人民条件,有游击战争经验,自与他们不同,但伞兵登陆或者有海上登陆的配合,或者有适当的群众及地形条件进行近距离的扰乱,这样需要多少人方能担任上述任务?3.苏联空军负责同志对我们组织伞兵的意见如何?我们的条件是否具备?”
刘亚楼遵照中央指示,与苏联空军负责同志进行了磋商。同年11月,中央经过认真研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中央起草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决定。1950年2月15日,向苏联政府聘请41名顾问,订购降落伞300具,为空降兵部队的组建创造了条件。1950年4月1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抽调人员组建空降兵部队。
空降旅汇聚全军英雄
根据空降兵将处于敌后独立作战,必须具备英勇顽强、机动灵活的特点,中央军委要求从各军区、野战军抽调一批战斗英雄和模范班、排干部组建空降兵。
5月27日又电告各部:如确难按条件抽调,其不足者,可以一,二等功臣补充,如仍不足时,则按政治可靠、身体健康。战斗勇敢、表现好等条件,从战士中补选。空降兵部队领导机构的组建,要从有指挥作战经验的步兵师团营领导干部中选拔。一个多月之后的7月17日,中央军委确定部队新组建的空降兵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1旅。
万事开头难。筹备组建空降兵部队困难很多,工作千头万绪,除大力选调干部、抽调兵员和筹措物资等项工作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一是确定编制,组织多大规模的空降兵部队,怎么个编法,我军没有经验,当时只能向苏联空军学习。经空军领导机关同苏联顾问团研究,参照苏军建设空降兵的经验,考虑到我军的实际情况,本着敌后空降、小分队、配合正面部队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确定旅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炮兵司令部、供给处、技术处、医务处等机构;作战和保障分队,设第1、2、3、4狙击营,1个迫击炮营和几个战防炮营,1个坦克营以及通信、侦察、高射机枪、工兵、运输、卫生等直属连队,全旅共编3884人。因组编空降兵我军无先例,无经验,这个编制基本上是照搬苏军的,甚至某些职务名称也是沿用苏军的,如后勤副旅长、技术副旅长等。
二是选择基地。空军领导认为,当时空降兵部队只有一个旅,除了主要担负解放台湾任务外,还要应付国内各个方向突发事件等情况,训练基地选在中原地区比较合适。为此,当时的空军领导带领苏联顾问于1950年5月5日赴开封、新乡、安阳等地进行实地勘察,5月9日向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写出报告,认为开封、郑州两地可以作为空降兵训练基地。聂荣臻5月23日批示同意,随后,中央军委电令中南军区,责成河南省军区将开封机场附近原日本兵营和郑州机场附近的房屋全部腾出交陆战旅使用。旅组建后,由于开封一地能容纳全部人员,故未进驻郑州机场。训练基地位于开封东南,距城1500米,是日军侵华时修建的营房,营区场地广阔,营房面积有数万平方米,营区离机场只有1500米,并有直通公路。机场南面有面积很大的平坦沙荒地,可供跳伞着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