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由于文革和国家财力的限制,这种火炮批量生产后,并未能立即列装部队,而是作为战略储备物资储存起来。就是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就要打起,也没舍得动用,可见我军对这种火炮的重视程度。
1973年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相对于1956年式85毫米加农炮来说,有了几点较大的改进。一是提高了初速,相比旧“八五”初速提高了近一倍;二是行军战斗转换速度有了很大提高,该炮省却了原要设置驻锄坑的要求,可在平坦的柏油路面上就地展开投入战斗;三是破甲穿甲厚度有了大幅提高,1500米可穿、破100至120毫米装甲(30-25度命中角)。主要缺点是射速慢,比之旧85炮的轻灵,显得笨重。但就反坦来说,该炮已达到了作战要求,是一种较理想的反坦武器(80年以前,我军反坦单兵导弹还处研发阶段)。
1984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和作战训练的需要,装备我野战军多年的老八五反坦克炮退出现役,新型反坦火器1973年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正式列装部队服役。我营最先接到配送的新装备,当国产新型解放ca-30车拖着墨绿色的新型火炮停在炮场时,指战员们充满了激动和兴奋,我军再也不用为打不动苏式新坦克发愁了!
团营两级把试用操作1973年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的教学演练任务赋予我连,我选一排一班为训练先行班。该班班长军事技术过硬,曾率全班参加多次军事表演,一直是团里教学示范班。大小兵器一理相通,和开车一样,除构造有所不同,基本上没有大的区别,教学训练抓住不同点就行了。很快战士们熟悉了新装备,进入操作训练。一天,我试着先让全连搞一下连教练,进行收用炮制式训练,这一练来了问题。全连在用炮的操作中还行,动作整齐划一。但下达收炮的口令后就乱了,火炮怎样摆弄也是并不死架。咋回事?我到最近的中央炮一看,原来是架尾紧定器扣不上。我是文书兼军械员出身,曾进行过火炮维修保养的专业培训,在工厂还当过班长,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对机械并不陌生。我调整了一下紧定器的行程,试着关闭它,还是无法锁定。我又到其他炮位看了一下,将紧定器调到最大的间距,大部分都不能关闭,只有一门炮在我连旁带踹下才关闭上了。这可是宝贝一样的新装备啊,怎能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让一排长去把技师请来,请专业炮技师来诊断原因吧!
营里赵技师是68年的老同志,对火炮有相当的经验。他到场后,让战士重新操作,并架时还是老毛病,紧定器锁不上。老技师采用的办法和我一样,也是调大紧定器的间距,还是一样没戏。即使关上的那门也不行,两架吻合处张着嘴,在牵引行军时也不安全。我肯定这批炮在出厂前就出了问题,我不由联想到了79年的对越作战时所出的问题。看来文革时期不但弹药有问题,连那时生产的新炮质量都如此恶劣,这不是拿咱官兵的性命开玩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