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解决了平原地区部队、军民打,藏,养的问题。增强了冀中党委、军区执行总部和中共中央坚持冀中根据地指示的信心,3月20日下达命令,全区军民挖地道,改造村庄。在冀中大力推广“地道战”。 从此人民战争的海洋里,又增加了一个新战法,使平原敌后的抗日斗争得以持久稳固的发展壮大。 1951到1952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三次命令王耀南到朝鲜负责解决志愿军的防空和防重炮问题,王耀南根据平原地道战的战术提出山地坑道战的战术,解决了志愿军的防空和防重炮的问题,在巩固我军三八线的山地防御战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到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整个三八线山体已经基本掏空,彻底解决了一线山地部队的屯兵,养兵,作战进攻与作战防御问题,甚至可以抗敌重磅炸弹和八英寸(200毫米)口径重炮的轰击,我军每日每个军阵亡人数已由80人降为2至3人。 地下坑道被部队誉为打不垮,炸不烂的地下钢铁长城。 破交战,破袭战,破击战 从1936年3月他率红军工兵炸毁了山西军阀阎锡山部铁甲车起,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指挥部队破坏敌人铁路,公路,炸毁敌人列车、桥梁,这三大战法给敌人的补给运输。重创,仅1937年11月 他带领工兵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炸军列28次。 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由他建议,由破坏敌人交通线而发展起来的。 这些战法,对于抗日战争中一味占领大城市,依靠交通线,保持补给,兵力调动的日军、伪军,及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队是一个极佳的战法,也是人民战争的一个重要环节。 后来次种战法又推广到全军。 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王耀南组织作家和艺术家将抗日战争中的“地雷战”和“地道战”的战例改编成有故事情节的军事教学片。他在影片中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军事顾问、军事指导。 影片中的所有情节都取之于当年的实际战斗,由于受影片长度的限制,还有许多故事没有得到反映,但人民战争的基本思想得到了体现。 徐向前对王耀南指出了影片《地雷战》的不足,他说:“你这个工兵专家的作用到哪里去了,几个老百姓怎么能搞出“地雷战”呢? 这次《地道战》拍的不错,教育意义很大,思想性很高,毛主席思想体现的很明确,形象地说明了主席思想的胜利。” 与毛泽东的历史渊源 1922年,他在安源煤矿听过毛泽东传播革命真理;1927年9月,他在安源煤矿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后隋毛主席参加三湾改编,又上井冈山;1929年6月,他在红四军七大时,作为初级指挥员支持单纯军事观点,与毛泽东产生分歧,在民主投票时支持陈毅为前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