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没有谁能够如此密集地登上《时代》封面。仅仅从1978年12月底到1979年2月初,不到一个半月,邓小平连续三次成为封面人物。 1979年1月28日,正值中国农历大年初一,邓小平应邀访美。2月5日的《时代》封面上,邓小平再次成为封面人物,旁边大字标题写着:邓到访了。“一个小个子的(才5英尺高),上了年纪的(74岁)中国绅士从华盛顿附近的机场降落的白色波音707上走下,开始了他兴奋的、长达一周的美国访问。”而这次访问,被公认为一次“蜜月之旅”,期间邓小平头戴牛仔帽,向美国挥手致意的友好自信形象也定格在中美友好交往的历史中。
1997年,邓小平的辞世不仅令整个中国万分悲伤,同时也令大洋彼岸的美国备感失落,在3月3日最后一次以邓小平为封面的《下一个中国》专题中,《时代》周刊的记者以晦涩而模糊的笔触表达了对未来中国的悲观,在这篇文章中,美国对于邓小平离世的矛盾心态一览无遗:他们肯定中国的改革,但担心下一任政府会偏离方向;他们不回避中国的巨变,但坚称这是对社会主义抛弃的结果;中国的增长令他们折服,但同时也令他们万般焦虑……文章最后对中美关系作出悲观性预测:“中国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因此造成“种种不安定因素”存在的可能。最重要的是,一如1976年毛泽东离世的那期专题,20年后,面对中国邓小平的时代的结束,美国所表现出的,仍然是不安与忧虑:邓小平之后,中国将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