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瓦尔德海姆、萨利姆双双退出,有国际政治评论家这样说过:“中美在外交上打了场朝鲜战争,表面上看是平局,实际上占尽天时、地利的美国输了!”
和美国在联合国里唱唱反调,表明中国不是无足轻重的美国国际关系学者认为,“中国在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问题上和美国对峙,是向美国的一种示威。”用对抗性“示威”一词当然不妥,但中国此举是向美国表明一种态度,则是不争的事实。
1981年1月20日,罗纳德?威尔逊?里根任美国总统。作为美国共和党中的“鹰派”,里根在竞选期间和上台伊始对华态度很不友好,企图提升美台关系。但是,被毛泽东誉为“绵里藏针”的邓小平却是个“不信邪”、“不怕鬼”的人。1981年1月4日,在获悉里根击败吉米?卡特当选美国总统后,邓小平向美国客人陈香梅等阐述了“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对里根进行“当头棒喝”:“就中国方面来说,我们希望中美关系继续发展。坦率地说,里根先生在竞选纲领中说的有些话确实使我们有所不安……很可能导致中美关系的后退。”
美国报刊和一些人错误认为中国很弱很穷,装备落后,所以中国是无足轻重的,是一个不值得重视的国家;同时,中国现在有求于美国,而美国无求于中国。
正是为了反击“中国是无足轻重的,是一个不值得重视的国家”、“中国现在有求于美国,美国无求于中国”的谬论,表明“如果需要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面对现实”的严正态度,邓小平才决策“和美国在联合国里唱唱反调,一则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一则表明中国不是无足轻重的!”事实表明,中国此举对里根政府是有震撼的。1981年12月4日,就在瓦尔德海姆退出秘书长竞选之际,中美双方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便在北京开始了谈判。1982年8月17日,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它和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一起,共同构成了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三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