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17日,联大第一委员会以45票赞成、9票反对、9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5月18日,这一提案得到联大批准。
在联大作为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后,美国并不满足,还想把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推向第三步,即促使联合国作出决议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和全面禁运。但由于遭到了英、法等西方盟友的坚决反对,而且这样也对西方国家有消极影响,以及随后开始了朝鲜停战谈判,美国政府才中途罢手,这一方案不得不胎死腹中。
美国不但自己大力推进对华经济战,还拉着那些盟友一起干。其中曰本和英国是重中之重。
朝战前中国一直是曰本的主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1950年1月-8月,中日进出口总额为3500万美元,约占同期曰本总额的3.3%,中国外贸总额的4.56%。但曰本从中国进口额约为其对中国出口额的4倍,超过曰本进口总额的5%,而且曰本进口品主要集中于少数几大类产品,其中从中国进口的焦炭量占曰本总进口量的25%,铁矿石进口量占6%。在禁运中日贸易的情况下,曰本虽可找到资源替代,但价格昂贵,必然引起曰本生产和生活费用的上涨,并使其产品推动国际竞争力,这显然不利于美国要稳定曰本的政治目标。
英国方面,1950年,英国对华进出口总额约为1.4亿英镑,占中国外贸总额的7.1%。英国对中国大陆及香港的出口额为0.88亿美元,占其当年出口额的1.5%。更重要的是,1950年,香港对大陆出口额约为2.58亿美元,占当年香港出口总值的39%。英国不但在香港有巨大的财政和商业利益,而且香港经济繁荣,还关系到英国在远东的地位和世界威望。此外,英国的立场还要受英联邦成员国印度、巴基斯坦、马来亚的影响。其中巴基斯坦1950年1月-6月对华出口占其同期出口总值的12.9%;马来亚1月-8月对华出口占其同期出口总值的4.2%;印度1月-12月对华出口占其同期出口总值的2.8%。还有,由于同为亚洲国家,它们在政治上还有不同程度的屿新中国的倾向,这以印度最突出。无论曰本还是英国或者是其他的西方国家,都不赞成对新中国奉行类似全面经济战的贸易禁运。
这一点可以从1951年2月21日英国驻美官员与美国有关官员的集体谈判中得到体现。英国坚决反对对华全面禁运。理由是这一方案脱离现实,具体来说,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等必然反对;中国并不依赖海上进口;禁止船运对西方国家的损害恐怕会超过对中国的损害。关于海军封锁,英国更是反对,其理由一是不合法,二是亚洲国家反对,三是引起中国、苏联的对抗,扩大冲突。关于金融控制,英国也反对,认为如不能全面禁运,就不应实施金融控制。其他国家如法国、澳大利亚、印度的立场也大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