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中办成立翻译组,由中办主任杨尚昆直接领导,我担任组长,另外两位是朱瑞真和赵仲元。尚昆曾说,国务院有外交部,中共中央有联络部,中办有个小外事机构,指的就是这个中办翻译组。苏联大使受苏共中央委托的事情,既不找外交部,也不找中联部,都由中办主任杨尚昆亲自处理。
翻译组成立后,凡是有关中国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关系问题的中共中央文件和电报,特别是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接见外国使节、外宾、兄弟党代表的谈话记录,尚昆同志都批给我们阅读、学习,便于我们及时了解毛主席谈话的内容和精神,了解毛主席对当前重大国内外问题的观点,熟悉毛主席的习惯用语,让我们能有所准备,在毛主席和外宾谈话的时候能领会他的精神实质,能比较准确地翻译。毛主席的秘书、中办副主任田家英怕我们听不懂毛主席的湖南话,把他在工作中多年积累的毛主席常用词、词组和成语三大本汇编送给我们,汇编中的“跌跤子”、“摸着石头过河”、“一穷二白”、“小局服从大局”、“一个指头与十个指头的关系”等等,我们至今仍记忆犹新。
随毛主席参加1957年莫斯科会议
1957年11月,以毛主席为团长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11月2日,代表团乘苏联派来的图104专机赴莫斯科。起飞不久,我到前舱向主席报告一些事项。主席坐在机舱右侧书桌的后面,对面坐的是副委员长宋庆龄,彭德怀同志坐在左侧的沙发床边。我走到主席跟前,正要向他报告,主席问宋庆龄说:“你认识阎宝航同志吗?”
宋庆龄说:“认识,很熟。”
“阎宝航是好人!”主席说着,指着我向宋庆龄介绍道,“他叫阎明复,是宝航同志的儿子,是俄文翻译。”
这时,主席发现我站在彭总的前面,把彭总给挡住了,就对我说:“你这个人呀,怎么把大元帅遮住了呀!”
我赶快站到一边,向彭总道歉,彭总说:“哪有那么多规矩呀!”
专机飞行两个多小时后,在伊尔库茨克稍作停留。伊尔库茨克这年冬天来得早,已经下了一场雪。毛泽东惊奇地发现,机场附近有一片庄稼长得绿油油的。他便问地方领导人:这是什么庄稼,现在还在开花?地方领导人回答说,这是“рожь(罗什)”,我们几个翻译都不知道这个词,有的说是“大麦”,有的说是“荞麦”,毛主席都一一否定了,说这个季节不可能长大麦、荞麦。著名的汉学家费德林急忙走上前来说,这是做黑面包的一种麦子。毛主席听了点了点头。回到飞机上,我找出俄汉字典一查,原来“рожь”就是“黑麦”,于是带着字典走到前舱,对毛主席说,字典里写的是“黑麦”,刚才我们都翻译错了。毛主席听了笑着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