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批具有非洲风情的木雕艺术的传世精品——刚果乌木雕。这批艺术品是刚果文化及旅游部部长让·克罗德·卡戈索先生于2005年5月14日对华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赠送给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先生的。后经刚果驻华大使皮埃尔·帕西大使转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木雕按其木质可分为红木雕、黄木雕、乌木雕、灰木雕等,这些木雕的质地细腻,造型逼真。其中以
乌木雕最为珍贵,它以乌檀木为原料精雕而成,其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反映日常生活场景,如种地、打猎、赶集、汲水和演奏音乐等,传神地刻画农夫、猎手、乐手和家庭主妇等形象;2、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爱情、亲情和友情等;3、古代面具和雕像,在保留古朴特色的同时适当辅以现代雕刻手法,以突出其装饰功能;4、以战争为主题,通过刻画战争的创伤和战后的重逢表达反战情绪;5、当地有代表性的动物,如大象、猩猩、狮子、犀牛等。此次赠送的这批乌木雕艺术精品出自五位刚果著名雕刻家之手,分别为昂热·高农戈、安托尼·马森戈、雷米·蒙戈-埃蒂翁、维吉尔·蒙卡拉和贝尔纳·穆昂加-高迪亚。其中安托尼·马森戈雕刻的“母与子”紧紧围绕爱的主题,描述了孩子是家庭和睦的纽带,需要爱和奉献的哲理,把母亲找到失散很久的孩子时的狂喜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入木三分地再现了刚果的风土人情。雷米·蒙戈-埃蒂翁是刚果木雕界的著名另类人物,其作品“墙的私语”风格独特,充满叛逆精神和想像力,含蓄蓄隐晦,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与中国绘画艺术颇有几分共通之处。它神秘、朦胧、意境的美感,展示出独特的抽象性,会将你带到另一种境界,令人浮想联翩……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虽然与我国相隔遥远,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早已使中非沟通,相互之间友好来往源远流长。这一点从国家博物馆文物艺术品的收藏中,就可以看出。其中,1975年刚比亚总统贾瓦拉赠给朱德委员长的礼品——木雕人面像,就是精品之一。它高89厘米,雕刻家
以鬼斧神工之手笔,塑造了一位神情丰富、坚毅、为人敬仰的老者形象。1973年马里总统特拉奥雷赠给周恩来总理的礼品——木雕子母鹿,高28、6厘米、宽16、5厘米,是利用非洲丰富的红木资源,由工匠们精雕而成。母鹿的鹿角由象牙制成。该雕塑刻划母鹿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草,小鹿伸长了脖子,正在使劲地吃着母亲的奶,其目光直视,天真无邪。这件工艺品雕刻自然,表面光滑,打磨非常到位,工艺细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非洲的茫茫草原之中。一件成功的艺术品是整体空间中的灵魂与平衡点,它依附环境并能体现整体环境的风格特征,它的设计样式与功能特性应该服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传统的非洲木雕,不仅是作为装饰和实用的物品,更重要的是用于宗教信仰的圣物,如宗教祭祀、节日庆典、葬礼等。非洲手工艺者用木料、彩色羽毛、贝壳、兽角做成各种雕像、面具和生活器具,以祈求祖先显灵,来帮助驱除邪神、保佑人丁兴旺、物产丰盛,并获得祖先赐予的超越自然的生命力量。许多造型通过高度地概括和强化形象的表现手法,以几何形和抽象形为主,把祖先、祭司、部落英雄、信徒、骑士、女人刻画得形象生动、雅拙粗放,再现了非洲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2006年5月3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