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是军队的灵魂,是国家的栋梁。古语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古往今来,有多少兵家,著书立说,阐述将帅之道。
兵圣孙子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在开篇《始计第一》中,就对将提出了要求:智、信、仁、勇、严也。将不“智”,则无法“因敌制胜”,将不“智”,则无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将“智”列为首位,在随后论述的各篇中,都论述到为将者如何运用“智”的方法。“智”与“勇”是为将者的核心条件。为将者有“智”,就能示“信义之形”、就能示“仁义之形”、就能知“治军从严”之利。“勇”是贯彻落实“智”的必备要求,没有“勇”,则无法落实“智”所产生的决心和意图,无法落实正确的决策。
“智”,有高低与层次之分,有“大智”和“小智”,有“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战略之“智”,也有“善出其不意,变生于两阵之间”的战役之“智”,也有通过军事民主,官兵献言献策产生的战术之“智”。
“勇”,也有高低层次之分,有“大勇”与“小勇”之分。将帅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导致成千上万人伤亡,这种后果,需要“勇”来决策和落实,这种“大勇”就是面对恶劣战场形势,要预先洞察利弊,坚持自己正确的决策不动摇,这种“大勇”,非常人所能存受。“匹夫之勇”则是对士兵而言。职位越高,权限越大,对“智”和“勇”的程度要求就越高、越大。
一个时代的战争有一个时代战争的特征,孙子对将帅要求,在现代依然有用,但内涵和外延则有了新的变化。
一、将帅必须具备更大的“智”。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生,在常人眼中,不可谓不“智”,指挥攻打伊拉克作战方案,前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将中东铁腕总统萨达姆赶下台,取得了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但是结果呢,被布什和美国人民赶下台。真是“成也伊拉克,败也伊拉克”。三年多来,美国在伊拉克先胜而后败,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经验丰富、阅历丰富、敢于创新的年龄为70多岁的拉氏却在伊拉克走“麦城”呢?是因为拉氏的“智”,不是战略的“智”,而是战役的“智”。拉氏的“智”,只是把攻打伊拉克,作为其全部的战略,没有意识到,伊拉克战争只是美国中东战略的一个小部分。拉氏的“智”使他看不到全局的战略,所以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当今世界,全球化是重要特征。大国利益全球化,所以,为将帅者,需要有全球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非常有真理性。否则,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战役,可能南辕北辙,与战略相去甚远,不但不能对战略起促进作用,而且会破坏整个战略体系和全局意图。战略思维之“智”是最高的“智”,是将帅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所以胡总多次讲过:领导干部要具备战略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一日千里,为将帅者,需要善于利用科技力量,知科技的利与弊,只有深知科技武器的利与弊,才能善于使用,善于对付。过去的将帅,更多的是对等力量的对称对抗。将帅的谋略,就是如何随机应变,打败敌人。现代将帅的智谋,除了战场之上,更多的是关注部队武器发展和战斗力建设上,平时建设不好,战时可使用的资源少,吃败仗的可能性就增大。将帅头脑中要树立“科技是第一战斗力”的现代战争观念,要重视武器装备的对抗,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武器装备威力,而遏制对方武器装备威力的发挥。
二、将帅必须具备“德”!
政治之德是统帅:军事是一把双刃剑,将帅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保国卫民,也可以祸国殃民。在中国历史上,用对一个人,导致国家转危为安,用错一个将领,导致国破城亡的事例比比皆是。用对岳飞,使南宋能够苟延残喘,得以偏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大举入关,使明朝灭亡;因为将帅“智”低下而用错,只是导致败仗,因为将帅“德”用错,导致的将不只是败仗,而可能是改变敌我实力对比,改变战略形势。在某种意义上,政治之德,对将帅来说是第一要求。用一个反人民反政府的野心勃勃而非雄心勃勃的将帅,则是埋下战乱的祸根。
个人品德是基础:诸葛亮在《将苑》论述“将弊”: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其实,这些对现代将帅依然有效,贪得无厌,赏罚不均,则不得官兵之心,难以上下同心;妒贤嫉能,压抑和埋没人才,则无法得人才之心,无人辅佐,怎能打仗?信谗好佞,利用小聪明、小权术来统管不对,则容易被小人所利用,无法获得部队真实情况,容易失去正确判断,下达错误决心;料彼不自料,不清楚认识自己优弱点,则难以自制,容易被敌或有邪心的部下所利用和控制;犹豫不自决,没有自己直觉,没有分析判断,不能及时下定决心,则失去战机;荒淫于酒色,欲望过多,则难以自制,容易被部下和敌人所利用和控制;奸诈而自怯,奸诈之徒当不了将帅,但将帅要懂奸诈之道,否则就被奸诈之徒利用;狡言而不以礼,将帅要诚实,不要老实,诚实就是要善于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问题,实事求是地对待部下、敌人。
做将帅任何事都不能“过”,要以无为之心对待世间万事万物。“过”则是致命弱点。爱财,但取之有道,贪得无厌则无好下场;爱才,但不要妒贤嫉能;要耳目心腹,了解各方面情况,但不要信谗好佞;要自信,但不要过于自信,料彼不自料;要慎重,但不要犹豫不自决;有正当的生活享受和社会交往,但不要荒淫于酒色;要诚实守信和老谋深算,不让人摸到自己心思和心理,但不要奸诈而自怯;要保持威严,但不要狡言而不以礼。
三、将帅必须具备“勇”。
将帅的“勇”,表现在决策的果断上。敢于为自己的决策负责,敢于为自己的权力负责。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察。说明了将帅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国家民族的危亡,这对将帅心理压力非常大。患得患失的人,对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的人,是难以具备这种“勇”的。“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责任心。
“勇”不是盲目的勇,“勇”是用“智”来统帅的,没有“智”的“勇”,是匹夫之勇,是莽撞之勇;有多大的“智”的决策就需要多大的“勇”来支持,否则“智”的决策就难以落实。
四、将帅必须具备“信”。
将帅的“信”十分重要,“信”就是将帅的凝聚力,“信”是官兵对将帅个人的坚定的信心和信任,有了这种信心和信任,将帅的命令和决策就得到高度统一和执行。将帅的“信”从哪里来?一是从各种决策的执行中来。在战争时期,将帅的每个决策都能保证打胜仗,则官兵对将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这是对将帅个人智慧和勇气的高度信任,是可以将生命托付给将帅的信任。韩信深知此种信任的可贵,刚上任之初,由于没有这种信任,所以,韩信使用背水一战之法,进攻赵王时,截断官兵退路,获得官兵拼死一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典故由来。二是从将帅个人的品格修养中来。对赏罚的公平、公开和公正,也可逐步建立“信”,激发官兵士气。当然,更多的赏罚是通过制度建立,将帅所要做的就是制定可操作性的法规制度和监督实施措施。
五、将帅必须具备“仁”!
仁者无敌,“仁”既是将帅团结官兵的重要品格,也是化解敌方团结一致的最好良方。所以,毛主席提出“优待俘虏”。只懂杀戮,不懂仁义的将帅,迟早是失败的将帅。老美的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除了“智”差了一个档次外,还缺了“仁”。只知道用智谋,挑动伊拉克内部纷争,好自己渔翁得利,将伊拉克平民生死置之度外,麻木不仁,结果丧失伊拉克民心,怎么不败?每有“仁”的“智”,是恶智,结果会南辕北辙,最后是智穷力尽!没有“智”的“仁”,是妇人之“仁”。这些都是将帅的大忌!
六、将帅必须具备“严”!
治军必须严格,将帅不善于从严治军,战时就难以打胜仗。严,既是严部队,也是严自己。“严”,靠的是制度,靠的是法规。将帅,必须是严己的典范。我军许多著名将帅,与国民党将帅相比,为什么能经常打胜仗?凭智力和才能相比,国民党很多将领并不逊色,武器装备也好,败就败在从严治军上。国民党将帅大多在乎自己个人利益和享受,治军不严则无战斗力。当今和平时期,我们的将帅不能走国民党将帅的老路,不能因物质的丰富麻痹了自己的神经和意志,而使自己成为物质享受的奴隶。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真理,是我们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