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香港酷热。好容易来到了重阳节,秋凉了,舒一口气,登高去。
传统的节日,有些已经渐渐淡出。也有些传统节日变得非常热火,这些节日主要是有生意做。如端午节卖粽子;中秋节卖月饼,都是商机,广告逼人而来。重阳节似乎没有什么应时商品,但依然很受重现。大约这是秋天的标志,秋天是最舒服的日子。重阳登高,大家出去活动活动。
到这日子,许多人会想起一首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一定人人记得全诗,但许多人记得这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简直已变成了口头常用语。
这首诗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王维。
唐诗中写思乡的很多。看来唐代人不少是离乡别井的(或去经商,或出征,或是去考试,或做官),那时出门想回家不像现在那么方便,买了机票就飞回家。归家难,独自在外,是很思念家人的,一到佳节,见别人团聚,自己就倍思亲了。
这首诗还写了登高,插茱萸。现在人们说登高,都当做只是出郊外走一走,行行山,只是合时的活动,但这首诗所写,还有另一层故事。原来传说古代习俗,登高可以避邪。出处是费长房的故事。
费长房是东汉时一位以草药治病的名人,有一天他对桓景说:九月九日有灾,你到那天赶紧带家人登高去,饮菊花酒,身上带茱萸。桓景照他说的办了,一家没事,但回家时,只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茱萸是一种有香味的草,不知香港有没有,叫什么。
“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说的就是这个桓景一家避灾的故事。现在看来,当时说的灾,真有点像禽流感、猪流感。好在桓景登高到空气好的地方,避开了。插茱萸,又有药效。现在抗流感的中药,也许都是这一类药。
这个登高故事还涉及菊花酒。菊花也是中药常用药。预防流感,大概也有得。
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也写菊花,有一首诗《遇故人庄》,写他与田家友人相聚甚欢,还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牧也有一首《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是一个潇洒的诗人,他的笔下流畅,特多可诵的佳句。他写登高,是很洒脱的。带酒登高去,“与客携壶上翠微”(那里山上有翠微亭),痛痛快快过佳节,“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他觉得人生应该过得轻松快乐,何必老是伤感?“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这两句,活现出他的乐天姿态,说说笑笑,快快活活好了。大家欣赏菊花,菊花正盛开。饮菊花酒,可以增强避疫力。不过,既然有那么多菊花,拿过来,往头上戴吧,“菊花须插满头归”。如果有人画一幅牡牧登高图,应该画一个头上插满了菊花的诗人。
登高了,重阳了。重阳过后,希望香港的人类猪流感也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