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的之箭——阿根廷的喷气战斗机方案(7)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上面两张图片直观地反映了“箭”I 和“箭”II 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左侧的是“箭”I 的座舱,右侧是“箭”II 的座舱)

IAe.33 “箭”II

首架原型机 IAe.33“箭”II No.1

实际上是架无动力滑翔机,主要用途是研究机体的空气动力特性。和以往一样,库尔特.谭克亲自试飞了这架原型机,经过一系列测试飞行,谭克欣慰地发现“箭”II

的设计几乎没有什么缺陷,空军于是下令制造一架装有动力系统的原型机。IAe.33 “箭”II No.2 于 1950 年 6 月 16

日首飞,试飞员是埃德蒙多.怀斯中尉,3

天后由前福克-武夫公司的试飞员贝恩斯(Behrens)进行了第二次试飞,而谭克本人则在随后几周内亲自完成了大量试飞工作。第 2

架原型机的性能相当出色,不过和它的表兄米格-15 一样,该机的操纵性能在其飞行包线的极限区域内会迅速恶化,而航程过短的问题直至第 5

架原型机出现后才有所好转。“箭”II 的 3 号和 4 号原型机也相继完工,它们在 1952 年加入到飞行测试的行列中。“箭”II

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时任阿根廷总统的胡安.多明戈.庇隆(Juan Domingo Peron)前往 IAe 工厂参观时,由贝恩斯驾驶的 3

号“箭”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坠毁,飞行员当场丧生。

“箭”IIe

第一頁    上一頁    第7頁/共9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