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容易的是母亲
1999年,94岁的同桂荣在西安去世。每次想起母亲,刘力贞都抑制不住想哭:“我这个人其实在精神上的依赖性很强,特别是对于我的母亲。”
1938年,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曾派人送刘力贞去苏联上学,张国焘叛变后,由于国民党查得紧,走到甘肃就回来了。“幸亏我没去,我走了,母亲想我想到吐血,父亲走了以后,我就是她的生命。”刘力贞流着泪回忆说。
“父亲去世后,祖父觉得我们孤儿寡母在外面太可怜,派人接我们回去,母亲坚决不回。她担心祖父让她改嫁,她和父亲感情非常深。”
一次,同桂荣听说部队要转移,赶紧回家打包裹,邓颖超看出了她的心思,说:“大妹子,你干什么?我们还没动呢,你收拾什么?放心,不会把你丢下的!”
1948年,18岁的刘力贞已经有了两年的党龄,成为延安大学校部秘书。这期间,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当时在《陕西日报》工作的记者张光。“我不找骑马的、有警卫员的,那样就要当他的附属物,我就失去独立性了。”刘力贞笑着说。
1949年初,刘力贞到沈阳医科大学学习,后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读研究生。由于学习紧张,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陕北后,刘力贞拖着病弱的身体,带领30人组成的医疗队,在陕北巡回医疗。之后,她留在西安工作、生活。
1980年,陕西省五届人大工作会议补选副主任时,刘力贞成为候选人。在打印候选人名单时,她的本名“刘力真”被打成“刘力贞”。不曾想,刘力贞高票当选为陕西省人大副主任。从此,她的名字也改成了“刘力贞”。
刘力贞有一子一女,如今都已成家立业。“我对孩子说,你们干什么我不干预,人的能力有大小,最主要的是不要亏负于先人,绝不给我们的先人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