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海难幸存者每年一次聚会,据记载,古今中外仅有两个:一是“泰坦尼克”号,一是“江亚轮”。英国游轮“泰坦尼克”号沉没以后,每年的4月14日晚上,该轮的幸存者们在欧洲或美洲的某个饭店的大厅里聚会,以纪念命运恩赐他们第二次生命的那个夜晚,追悼葬身大西洋海底3720米深处的遇难者,最初,每次聚会有上百人,但年复一年,赶来参加的人头发越来越白,人数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几个步履维艰、老态龙钟的人。于是他们无奈地商定,不再进行聚会。
而今仅存的,是“江亚轮”车存者们的聚会,开始于1998年12月3日,至今未辍。
“江亚轮”海难发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上海吴淞口外海面上,遇难人数逾三千,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五十年代以后,“江亚轮”海难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江亚轮”海难是怎么回事,直至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热映后,“江亚轮”海难开始被人们一次次重新提起。
比较两次海难,有颇多的不同之处,“泰坦尼克”是一艘豪华游轮,第一次航行,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海难发生原因,遇难者及获救者人数在事后统计得一清二楚。“江亚轮”海难发生于解放前夕,由于战争临近上海,逃难人数众多,虽有出售船票数可统计,但出于船上无票乘客及儿童甚众,此次航行船上到底有多少人,详尽的数字无从知道,只能大致估计为4000人左右,上船的人数都无法统计,因此死难的人数就更是一笔糊涂账,只能毛估估二千左右。第二笔糊涂账是“江亚轮”失事之时正值政权交迭,因此“江亚轮”真正的失事原因到现在还设有弄清楚。
“江亚轮”海难也有亮点,那就是当年在海难寸驶过的船只对逃难者的救援,尤其是机帆船“金源利”号,在船主张翰庭的指挥下,救起了453人,占获救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所以而今“江业轮”海难聚会的大部分幸存者的生命,可说都是张翰庭先生所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非官方的聚会无人敢组织。“江亚轮”的乘客多为沪币籍人士,尤以甬籍居多,因此幸存者聚会基本上都是宁波人。1998年,《宁波晚报》发起并组织幸存者相聚,以志纪念。幸存者们首次相见,彼此感慨唏嘘。提到他们的救命恩人,更是感慨不已。因为他们共同的恩人张翰庭先生于1950年1月,因反革命罪而被处以极刑。
2003年11月30日,幸存者们第六次相聚的前几天,《宁波晚报》刊登厂“江亚轮幸存者55年后再相会”一文,表达幸存者们的3个愿望:一、联系更多的幸存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