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伦理规范专题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马健生,赵纯海,赵美艳编
出 版 社: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8-1字数:版次: 1页数: 236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03089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高等学校不仅迎来了大量富有朝气的学生,同时也充实了许多优秀的年轻教师。这些年轻的教师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希望,也是我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但是,对于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而言,急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在他们还没有体验到教育的乐趣和教师的幸福之时,这些诱惑就在争夺着他们的注意力,分散着他们的精力。因此,如何保持这些年轻人的教学兴趣,保障他们健康地成长为高等教育的骨干中坚,成长为青年学生的楷模以及担负起保障教育质量的重担,就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领导以及我们青年教师自身都必须予以极大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教育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规定,辽宁省教育厅在执行过程中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目录
第一讲高等学校教师与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及其意义
二、教师职业道德及其意义
三、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结构
第二讲高等学校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
一、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理想
二、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原则
三、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规则
第三讲高等学校教师对待学校的职业道德
一、教师对待教师集体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教师之间交往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交往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教师与学校行政、后勤人员之间交往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讲高等学校教师对待学生的职业道德
一、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一般分析
二、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三、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矛盾冲突的可调控性
四、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的职业道德规范
五、教师言表风纪的道德要求
第五讲高等学校教师对待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
一、教师与学生家长交往的基础——共同教育者的理念
二、教师职业道德在调节教师与学生家长交往关系中的作用
三、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中应把握好角色冲突
四、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中应摆正角色地位
五、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中承担的主要职责
六、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中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六讲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任务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讲高等学校教师与职业道德:
二、教师职业道德及其意义: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最广泛和最普遍的人与人的关系同样也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一个层次上反映和确证着人的本质。所以,人是不能没有道德的。
1.什么是道德: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道德”常常与“伦理”联系在一起,叫做“伦理道德”。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伦、理二字,如《礼记乐记》中说“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当《孟子》说“察于人伦”,“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伦”字开始具有人际关系的意味。“理”是万物运行的成法,如《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法而不说”。当《吕氏春秋》说“理也者,是非之宗也”,“理”就指伦理,是道德的当然之则。将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伦理在这里当然主要是人伦之理了。所以,就中国文化而言,伦理是人际关系及其调整的客观规则。在英文中,ethic的基本含义是指道德规则系统或德行的规则。可见,在中、英文中,伦理都是指道德的客观法则,具有某种可以讨论的规律性。
在中国古代,“道德”二字大多分开使用。《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为道。”这里的“道”指宇宙之大法,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当《孟子尽心下》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这个道就成为了人之为人的根本。“德”字最早见于殷商的甲骨文中。《尚书康诰》就有“克明德”。《庄子天地》说:“通于天地者,德也。”朱熹则说:“德者,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①《老子》则认为“德者,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