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心理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章志光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6-1字数: 461000版次: 2页数: 545印刷时间: 2002/06/01开本: 32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713633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门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为重点,适当包括社会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部分材料的综合性课程,或说是四结合的教材。全书分为四编:第.二编“总论”,除“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两章概述几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与观点外,设“动机及其激发”(着重讲学习动机),以体现人的心理、特别是学生学习心理的社会性与主体性。第二编“认识过程与教学”,除前四章“注意”、“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属于普通心理学的传统课题,其中适当联系教学并加进社会知觉、第一印象等社会心理学内容外,着重阐述了“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学习策略与创造力的培养”两个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课题,其中包括有学会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元认知以及学习疲劳等问题。第三编“情感、意志与社会化学习”,先介绍与社会认知密切关联的“态度与情感”、“意志”,而后阐述“品德的形成”及“学校中群体心理”。这里除增加应激、焦虑、与情绪智商等概念外,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道德性的研究与理论,它比较突出了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内容。第四编“差异心理”,这是从个性差异、年龄差异两方面去阐述“心理的个别差异”与“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其中,增加了性格、能力测查的方法及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以及跟心理诊断有关的如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等内容。这种体例是把几门心理学分支学科的体系与内容部分地加以融合的一种创新尝试,它能否站得住脚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和深入探讨。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心理的实质
第二节 个体心理的发展
第三节 关于学习的基本看法
第三章动机与学习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
第二节 动机过程的驱力模式
第三节 动机过程的认知模式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鉴别
第二编 认识过程与教学
第四章注意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第二节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知觉的特性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第四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六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过程
第三节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第二节 思维与语言
第三节概念及其形成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五节 想象
第六节 思维与教学
第八章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
第一节知识的掌握
第二节技能的掌握
第三节教学与心理卫生
第九章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创造力的培养
第一节 “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掌握学习策略
第三节 创造力的培养
第三编情感、意志与社会化学习
第十章态度与情感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第三节 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
第四编差异心理
书摘插图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如所周知,蚂蚁能感觉到我们人所看不到的紫外线,狗有敏锐的嗅觉并能辨认主人与陌生人,鸽子具有高空知觉与记忆地面轮廓图形的惊人能力,猩猩可以通过“顿悟”解决使用工具取食的问题,狡猾的狐狸能利用地形来躲避追逐者,猫或虎易被激怒,猴子或熊会主动向人作出求食的动作,等等。大量生动的事实与实验证明,动物具有感觉、知觉、记忆、具体思维、情绪、模仿性的行为学习等心理现象。探明动物产生这些心理与行为的原因与机制是动物心理学的任务。这不仅可以供人利用其规律去训练动物的行为,使之为人类服务;而且可以通过对比来探明某些与人相似的心理活动的奥秘与规律性,更好地了解人的心理及其特殊性。
人的心理比动物的心理更加复杂,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人不仅可以感知、记忆各种事物,有情绪,能运动,而且还能运用一定的词与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抽象地思考问题和巩固自己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交往接受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极为丰富多彩的包括信念、观点在内的主观世界,即个体意识。人有了意识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越来越多的理解、情感与态度,并且可以察觉和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出现意志与性格,表现出个人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现实中有个性的能动的主体。换句话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人的这些心理现象表现在他的各种活动当中。就拿我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来说,无论是同学还是教师,大家都有着各自的心理现象。比如,开学后同学们坐在教室里等待上第一节课,心想:“这门课究竟讲些什么?老师会是什么样的呢?”于是浮想联翩,满怀期望;不久,见到一位教师走上讲台,看清他的姿容与风度,听到他的讲话声音……从而获得了首次的知觉印象;如果这个印象跟自己的预想、期望大体一致,就会感到心绪宁静或愉悦,否则就会觉得别扭或心情沮丧;而后,边听、边写、边思考、边想象,时而理解,时而记忆,如果一些地方听不懂就会皱起眉头,心烦意乱,假如触类旁通、心领神会就会兴味盎然;下课时,觉得有收益,便会感到满意或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而一想到掌握好这门课还有一些困难,也会暗下决心命令自己加强意志努力,从而对学习采取积极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