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治理的法律框架
分類: 图书,法律,宪法、行政法,
作者: 张小平 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394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368509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财法学文库》围绕民商法、经济法等领域实践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对我国相关制度加以细致地探讨与解说,在选题和策划上,偏重经济领域中实践意义重大且学界较少探讨的具体问题;在内容上,较为侧重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制度的合理构建,希望以此推动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的进步,并进而推动我国立法、司法目臻完善。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全球环境治理的法律框架》,书中对世界环境保护法展开了研究。
作者简介
张小,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法律与全球化、国际环境法。
目录
序言:理解新千年的关键词
第一篇 缘起
第一章 学科和历史视野中的环境史
第一节 时间维度和进化进程中的四门科学
第二节环境、环境问题、环境史
一、环境
二、环境问题
三、环境史
第二章 环境史视野中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 环境问题全球化的社会、经济机制
第一节人口问题
第二节货币经济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核心的剩余价值生产机制
三、环境外部性——疏失还是故意
四、利润动机支配下的消费社会及其环境代价
五、资本全球流动及其环境影响
第四节 贫困与发展
第五节战争
第四章 全球环境问题现状
第一节 日益迫近的危机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在分布上的一些特点
一、全球集中分布特点
二、国家内部集中分布特点
三、生态环境问题的集中分布特点
四、工业污染问题的集中分布特点
第三节 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几点补白
一、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影响不全是负面的
二、环境问题规模的层级划分
三、区分几种不同的全球环境变化形式
四、注意导致环境问题的双重因素
第二篇 回应——哲学、政治与法律
第五章 哲学——环境哲学之思及其影响
第一节 哲学何以重要
第二节 哲学的环境转向或生态转向
第三节何谓环境哲学
……
第六章 政治—绿色政治之源流
第七章 法律—环境法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的发展
第三篇 框架—主体与规则
第八章 全球环境治理的主体—一个功能主义的考察
第九章 国际环境法的体系、集成与编篡
第四篇 特质—国际环境法中的若干问题与国际环境法的制定与施行
第十章 “框架公约—议定书”—国际环境法在形成构造上的特点
第十一章 软法—理论争议与实践功用
第十二章 环境标准—技术及技术背后
第十三章 国际环境法中的区别待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及其实现
第五篇 结束语
第十四章 从全球环境问题和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主权的重新定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学科和历史视野中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时间维度和进化进程中的四门科学
地球从形成至今,已经经历了约四十六亿年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距今三十多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至寒武纪(距今五亿年前),地球生命出现大爆发。地球历史便由纯无机自然环境演化跨人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进程。人类的出现,不过是250万~300万年前的事情,而人类社会形成的时间则更短,约八千年。
地球的发展,是从无机进化(物理世界历史),到有机进化(生物世界历史),再到文化进化(人类社会历史)。在时间进程中的这三个进化阶段,分别成为以下四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首先是地史学。地史学也称为历史地质学(Historical Geology),是研究地球及其生物界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学科。地史学的具体任务,主要是运用动力地质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和推论地质时期中地球岩石圈、水圈、气圈和地表生物界在时间上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地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地层学、沉积古地理学、历史大地构造学三部分。总的来说,地史学研究的中心是与时间联系的,也可概括为沉积发展史、生物演化史和构造运动史三个方面。
在学科分类中,古生物学属于广义上的地史学的范畴,所以有时也并称“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成地球历史科学,是地质科学的三大分支(地球物质科学、地球动力科学和地球历史科学)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