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三辑:二陈汤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三辑:二陈汤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方剂学,

作者: 孙丰雷,田林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216000版次: 1页数: 220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673969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二陈汤源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全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意。二陈的由来是半夏和陈皮以陈旧者佳。

故名二陈。 本书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阐述二陈汤。全书内容翔实,实用性强,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参考。

诠释经方奇方,探究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阐述二陈汤。上篇理论研究,主要讲述二陈汤的来源、组成、用法以及历代医家对二陈汤的认识、二陈汤的衍化方等。中篇临床研究,详细讲述了各科疾病和疑难病应用二陈汤、二陈汤衍化方的临床经验和病案。下篇实验研究,讲述二陈汤中单味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并叙述了二陈汤全方的药理作用等。全书内容翔实,实用性强,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参考。

目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二陈汤的来源

第二节 二陈汤的组成及用法

第二章 历代医家对二陈汤的认识

第三章 二陈汤的衍化方

第四章 现代理论研究进展

第一节 “治痰通用二陈”探讨

第二节 关于二陈汤中乌梅的作用

第三节 “二陈”质疑

中篇 临床研究

第一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三、慢性支气管炎

四、肺炎

五、支气管哮喘

六、肺气肿

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八、肺结核

九、肺源性心脏病

十、咳喘症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一、冠心病

二、高血压

三、心脏术后

四、眩晕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肝炎

二、脂肪肝

三、黄疸

四、胆囊炎

五、胃炎

六、呕吐

七、便秘

八、腹泻

九、化疗后胃肠道反应

十、消化性溃疡

十一、食道癌

十二、呃逆

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二、甲状腺腺瘤

三、内分泌失调

第五节 代谢性疾病

一、糖尿病

二、高脂血症

第六节 内科疑难疾病

一、汗证

二、发热性疾病

三、肝萎缩

四、戒毒

五、脱发

六、蛋白尿

第二章 神经精神系统病证

一、急性脑血管病

二、头痛

三、抑郁症

四、失眠

五、多寐

六、脑震荡

七、神经官能症

八、脑萎缩

九、癫痫

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十一、面神经麻痹

十二、精神分裂症

十三、癔症性失语

十四、坐骨神经痛

第三章 外科及皮肤科病证

一、肩周炎

二、腓肠肌囊肿

三、胭窝囊肿

四、坐骨滑膜囊肿

五、丹毒

六、乳腺囊性增生症

七、瘰疬

八、瘾疹

九、脑外伤术后流涎症

十、颈椎病

十一、痹证

十二、痛风

十三、腰痛

第四章 男科病证

一、精液不液化症

二、缩阳症

三、前列腺炎

四、阴茎囊肿

五、阳痿

六、不育

第五章 妇产科病证

一、闭经

二、妊娠咳嗽

三、妊娠呕吐

四、产后缺乳

五、产后乳痈

六、产后发热

七、不孕症

八、输卵管囊肿

九、子宫肌瘤

第六章 儿科病证

一、上呼吸道感染

二、肺炎

三、小儿支气管炎

四、小儿哮喘

五、小儿厌食症

六、疳积

七、小儿胃炎

八、小儿多发性抽搐一秽语综合征

九、小儿睑板腺囊肿

十、小儿肺膨胀不全

十一、小儿眩晕症

十二、百日咳

第七章 耳鼻喉科病证

一、突发性耳聋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三、渗出性中耳炎

四、失音

五、声带息肉、声带小结

六、梅尼埃病

七、喉源性咳嗽

八、慢性咽炎

九、咽部异感症

第八章 口腔科病证

一、口疮

二、舌体硬结

三、地图舌

四、舌面干涩

五、舌下囊肿

六、舌下神经麻痹症

第九章 眼科病证

一、泪腺炎

二、视神经萎缩

三、睑板腺囊肿

四、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五、Graves眼病

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二陈汤中单昧药的现代研究概况

一、半夏

二、陈皮

三、茯苓

四、甘草

五、生姜

六、乌梅

第二章 二陈汤的药理研究

第三章 二陈汤的临床实验研究

书摘插图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二陈汤的来源

二陈汤出自宋代陈师文所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系由唐代《千金方》温胆汤蜕变而来,方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组成,即温胆汤去竹茹、枳实、大枣。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以“二陈”名之。原书载其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而脾胃不和”。本方既是治疗痰湿的主要方剂,又是调理中焦之圣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中医认为,痰之本为湿,湿聚而停留则为水,湿不能气化则为饮,饮似痰而稀,可因气化不利而停滞,湿受气火之灼,可被煎灼变稠而为痰。所以前人说“稀者为饮,稠者为痰,水湿为其本也。”痰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变证百出,如痰在肺则咳嗽,在胃则呕逆,在头则眩晕,在心则悸怔,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在四肢则肢节沉痛而类似痛风证,等等。

凡因痰引起的多种疾病,用本方加减,均有一定的效果。

第二节二陈汤的组成及用法

1.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陈皮)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2.用法

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3.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4.传统应用

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5.现代应用

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梅尼埃病,妊娠恶阻,神经性呕吐,甲状腺肿,闭经,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等。

6.加减运用

本方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各种痰证,《医方集解》曾说:“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南星、白附片、竹沥;寒痰加半夏、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痰加山楂、神曲;老痰加枳实、海浮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亦可根据临床不同症状加减。如咳声重浊,痰多气喘因痰阻气逆所为者,加厚朴、杏仁;痰色转黄时,需以寒凉之品葶苈子易白芥子;阳虚阴盛,湿从寒化,脾失健运,症见久咳气喘,胸胁满闷加桂枝、白术;寒饮内停,症见咳逆倚息不得卧,咳嗽痰稀,喜唾,舌苔白滑,脉弦迟,加细辛、干姜、五味子;若痰热内郁或胆虚痰热上扰,症见虚烦不眠、胸闷、咳嗽、口苦、惊悸、呕涎等,宜加竹茹、枳实;若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胸胁胀满,喘急痰嗽,涕唾黏稠,头目眩晕,甚则发生痰厥,舌苔黄腻,脉滑,宜加天南星、枳实;若因痰热互结于肺出现咳嗽痰黄,黏稠难咯,舌质红,脉弦滑数等痰热壅肺证时,宜加人瓜萎、黄芩、天南星、枳实、杏仁等;若因肺肾阴虚或阴血不足,脾湿生痰或水泛为痰,痰带咸味,咳嗽气急,喘逆多痰,宜加当归、熟地黄,等等。总之,临床应用,当灵活掌握。

7.方解

本方为治一切痰湿之基础方。主治痰湿所致之咳嗽痰多、恶心呕逆、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头眩心悸、舌苔厚腻、脉滑等症。痰湿之症,多由脾肺功能失调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湿痰犯肺,致令咳嗽痰多。湿浊内盛,阻碍清阳,令胃气失和,而见头眩心悸,恶心呕吐。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法。方中以半夏为君药,其辛温而燥之性,燥湿化痰,降逆和胃。其用有三:一者辛燥而蠲湿痰;二者降逆以止呕恶;三者散结以消痞满。痰之生,因水湿之不运;液之聚,因气机之不顺。遂以陈皮为臣

药,辛苦而温,燥湿祛痰,并善理气健脾,使气顺痰消,脾运得健,痰湿得除。其与半夏相配,共祛湿痰,调畅气机,使胃气得和,清阳得升,眩悸得止。湿痰之生,多缘于中州失运,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其与陈皮相伍,则脾湿得化,脾气得畅,运化有权,共杜生痰之源,而助君药祛痰之功。煎加生姜者,以其降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其意有三:一者,其性味酸涩“人肺则收”(录自《本草纲目求真》卷2),以敛肺气,与半夏、生姜为伍,寓收于散,相反相成,使痰祛而正不伤,邪气去而正气复;二者,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即李时珍所谓“涌痰”之功;三者,乌梅亦“去痰”(陈藏器)、“止久嗽”(录自《本草纲目》卷29)。以甘草为使药,既助茯苓健脾和中,使脾脏健运则湿化痰消,又调和诸药而兼润肺。药仅4味,配伍严谨,标本兼顾,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为化湿祛痰的通用方剂。

第二章历代医家对二陈汤的认识

明吴昆:湿痰者,痰之原生于湿也。水饮入胃,无非湿化,脾弱不能克制,停于膈间,中下二焦之气熏蒸稠黏,稀则日饮,稠则曰痰,痰生于湿,故日湿痰也。是方也,半夏辛热能燥湿,茯苓甘淡能渗湿,湿去则痰无由以生,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陈皮辛温能利气,甘草甘平能益脾,益脾则土足以制湿,利气则痰无能留滞,益脾治其本,利气治其标也。又曰:有痰而渴,半夏非宜,宜去半夏之燥,而易贝母、瓜萎之润。余曰:尤有诀焉,渴而喜饮水者,宜易之;渴而不能饮水者,虽渴犹宜半夏也。此湿为本,热为标,故见口渴,所谓湿极而兼胜己之化,实非真象也,唯明者知之。气弱加人参、白术,名六君子汤。(《医方考》)

清李中梓:肥人多湿,湿夹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成无己曰:半夏行水气而润肾燥,《经》日辛以润之是也。行水则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也。或日有痰而渴宜去半夏,代以贝母……湿热生痰,故朱震亨主之加枳实、砂仁,名枳实二陈汤,其性较急也。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古今名医方论》卷1)

清汪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医方集解》)

清王子接:二陈汤,古之祖方也。汪切庵谓其专走脾胃二经,豁痰去湿。余细绎之,其功在利三焦之窍,通经隧之壅,而痰饮自化,非劫痰也。观《内经》有“饮”字而无“痰”字,两汉以前谓之淡饮,至仲景始分痰饮,义可知矣。因其通利无形之气,古人警戒橘皮、半夏必以陈者为良,恐燥散之性,能伤正气耳,故汤即以“二陈”名。若云劫痰,正当以大辛大散开辟浊阴,何反惧其太过耶?再使以甘草缓而行之,益见其不欲伤气之意。(《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念祖:此方为痰饮之通剂也。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古圣不易之法也。今人不究古训,以半夏为祛痰之专品,仿稀涎散之法,制以明矾,致降逆之品反为涌吐,堪发一叹!以此方为三阳解表之剂,服之留邪生热,至死不悟。余于真方桂枝汤下已详言之,兹不复赘。(《时方歌括》)

清费伯雄:痰之为病最烈,痰之为病亦最多。积湿与郁火二者为生痰之大源。其余或因风,或因寒,或因气,或因食,变怪百出,随感而生,难可枚举。治痰大法,湿则宜燥,火则宜清,风则宜散,寒则宜温,气则宜顺,食则宜消。二陈汤为治痰之主药,以其有化痰理气、运脾和胃之功也。学者随症加减,因病而施,则用之不穷矣。(《医方考》)

清张秉成:夫痰之为病,先当辨其燥、湿两途。燥痰者,由于火灼肺金,津液被灼为痰,其咳则痰少而难出,治之宜用润降清金;湿痰者,由于湿困脾阳,水饮积而成痰,其嗽则痰多而易出,治之又当燥湿崇土,如此方者是也。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治湿痰之本药,故以为君。痰因气滞,故以陈皮理气而行滞;痰因湿生,用茯苓渗湿导下,二物为臣。湿痰之生,由于脾不和,故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成方便读》)

清’张石顽:按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张氏医通》)

清‘唐容川:此方为去除痰饮之通剂。痰之本为水,茯苓治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去痰专品,不知半夏非不去痰,而辛滑之气最甚,究属降气之主,故用药,不可失其真面也。(《血证论》)

近代医学家谢观:此方以半夏和胃,陈皮理气,茯苓佐半夏以燥湿,甘草佐陈皮调和之,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上下左右,无所不宜,洵理脾胃、治湿痰之妙剂。然只能治实痰之标,不能治虚痰之本。吐血、消渴、妊娠忌用。(《中国医学大辞典》)

第三章二陈汤的衍化方

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二陈汤以来,经后世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摸索,以本方为基础,创立了很多新方,形成了二陈汤类方,具代表性的就有12首之多。依其源流关系的先后分述如下:

二陈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参苏饮(宋《和剂局方》):二陈汤加人参、紫苏、大枣、桔梗、葛根、前胡、枳壳、木香。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畏寒发热,头痛鼻塞,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咳痰不爽,舌苔白滑,脉弱。

苏子降气汤(宋《和剂局方》):二陈汤减茯苓,加炒苏子、姜厚朴、肉桂、前胡、当归。主治痰涎壅盛,咳嗽短气,胸膈满闷,咽喉不利等症。

藿香正气散(宋《和剂局方》):二陈汤加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炒白术、姜厚朴、桔梗。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湿滞,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症。

涤痰汤(宋《济生方》):二陈汤加枳实、南星、竹茹、大枣、人参、菖蒲。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失语。

导痰汤(宋《济生方》):二陈汤加南星、枳实。主治痰厥、眩晕,胸胁胀满,吐逆喘嗽,食欲不振等。

不换金正气散(宋《和剂局方》):半夏、橘红、炒甘草、生姜、大枣、藿香、姜厚朴、苍术。主治伤寒,瘴疫,霍乱吐泻及胃肠炎等。

丁香柿蒂散(宋《济生方》):二陈汤配伍丁香、柿蒂、高良姜、。人参。主治胃寒呃逆。

七气汤(宋《三因方》):二陈汤减甘草,加厚朴、紫苏、桂心、白芍、人参。主治头昏咳嗽,胸腹冷痛,肠鸣泄泻。

竹茹汤(宋《本事方》):二陈汤减茯苓,加竹茹、山栀、大枣、枇杷叶。主治胃热呕吐。

半夏白术天麻汤(金《脾胃论》):二陈汤加苍白术、天麻、黄柏、干姜、黄芪、人参、泽泻、神曲、麦芽。功用补脾化痰,祛风燥湿。主治太阴痰厥,头痛眩晕,虚风内作。

顺气消食化痰丸(元《瑞竹堂经验方》):由制半夏、橘红、胆南星、青皮、莱菔子、炒苏子、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葛根、杏仁、制香附、姜汁组成。功能化痰,顺气,消食。主治咳嗽痰多,胸膈痞闷,纳谷减退者。

加味二陈汤(元《丹溪心法》):二陈汤去乌梅,加砂仁、丁香组成。功能化痰理气,降逆止呕。主治停痰结气而呕。

保和丸(元《丹溪心法》):二陈汤减甘草,加连翘、山楂、莱菔子。主治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腹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食疟下痢,脉滑,舌苔厚腻而黄。用于消化不良。

大安丸(元《丹溪心法》):保和丸加白术。宜于小儿消化不良。

枳砂二陈汤(元《丹溪心法》):二陈汤加枳实、砂仁。东南方人多湿热生痰,朱丹溪倡用此方治之。

开郁二陈汤(明《万氏女科》):二陈汤去乌梅,加苍术、香附、川芎、青皮、莪术、槟榔、木香组成。功能行气解郁,燥湿化痰。主治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的经闭。

清郁二陈汤(明《万病回春》):二陈汤去乌梅,加苍术、川芎、香附、神曲、白芍、枳壳、黄连、栀子组成。功能清热化痰,理气和胃。主治膈有痰热,吞酸嘈杂,脉数而洪。

六安煎(明《景岳全书》):二陈汤去乌梅,加杏仁、白芥子组成。功能燥湿化痰,降气平喘。主治风寒咳嗽,痰滞气逆等症。

二母二陈汤(明《症因脉治》):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知母、贝母组成。功能清热润燥,化痰止咳。主治燥咳发热唇焦,烦渴引饮,喘咳短息,时作时止,吐咳难出。

二陈平胃散(明《症因脉治》):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苍术、厚朴组成。功能燥湿运脾,化痰止咳。主治食积咳嗽,脉沉滑,胸闷;小便不利,泄泻不止,水谷不分,腹中漉漉有声,胃有痰饮者。

二陈四七汤(明《症因脉治》):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苏梗、厚朴组成。功能理气化痰。主治气结痰凝,腹痛,痛应背心。

清气化痰丸(明《医方考》):二陈汤去甘草,加黄芩、瓜蒌、枳实、杏仁、胆南星。主治痰热内结,咳痰黄稠,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或发热,或惊悸失眠,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金水六君煎(明《景岳全书》):二陈汤加当归、熟地黄。功用滋养肺肾,祛痰化湿。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壅盛,咳喘呕恶。

竹沥达痰丸(明《古今医鉴》):二陈汤方用生姜汁,加人参、竹沥、大黄、黄芩、礞石、沉香。主治正气虚损,实热老痰。

橘半枳术丸(明《医学入门》):橘皮、半夏、麸炒枳壳、白术。主治脾虚停痰,饮食不消,气滞痞闷。

补气运脾汤(明《医学统旨》):二陈汤加人参、黄芪、白术、妙仁、大枣。主治噎膈,气阳虚惫。

香砂二陈汤(明《症因脉治》):二陈汤加藿香、砂仁。功用醒脾行气,燥湿化痰。可用于夏季感冒夹湿和支气管炎等。

芩连二陈汤(明《外科正宗》):黄芩、黄连、陈皮、茯苓、半苎、甘草、桔梗、连翘、牛蒡子、花粉各一钱,木香三分,夏枯草二钱,生姜三片。

二术二陈汤(清《张氏医通》):二陈汤加白术、苍术组成。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主治脾虚痰盛不运。

黄连二陈汤(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去乌梅,加黄连组成。功能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主治小儿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黏者。

化坚二陈丸(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僵蚕、黄连、荷叶组成。功能化痰散结。主治眼疱及周身痰核。

桔梗二陈汤(清《杂病源流犀烛》):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桔梗、枳壳、焦栀子、黄芩、黄连组成。功能化痰清火。主治火喘,乍进乍退,食则减,已则发。

和胃二陈煎(清《类证治裁》):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炮姜、砂仁、大枣组成。功能温中和胃,燥湿化痰。主治伤饮恶饮,伤食恶食,呕而腹满,胃寒生痰,及气滞嗳气者。

芩连二陈汤(清《重订通俗伤寒论》):由黄芩、竹茹、半夏、陈皮、枳实、赤茯苓、碧玉散、黄连、生姜汁、淡竹沥组成。功能清肝和胃,化痰泄饮。主治发热有汗不解,肝胃不和,痰涎壅滞,或呕黏涎,或呕酸汁,或吐苦水,或饥不欲食,食即胃脘不舒,甚则胀痛,或嘈杂心烦。

香砂二陈汤(清《重订通俗伤寒论》):二陈汤去生姜、乌梅,加檀香、砂仁组成。功能温中和胃化饮。主治胃有停饮,或伤冷食,胸痞脘痛,呕吐黄水。

麻菊二陈汤(清《重订通俗伤寒论》):由天麻、菊花、钩藤、茯神木、川芎、姜半夏、陈皮、清炙草组成。功能息风化痰。主治痰晕,风痰上扰,头晕目眩,见物飞动,猝然晕倒者。

杏苏散(清《温病条辨》):二陈汤加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大枣。主治外感凉燥,头痛恶寒,鼻塞咽干,咳嗽痰稀,脉弦,无汗。

加味二陈汤(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加黄芩、黄连、薄荷,主治舌下痰包。

加味二陈汤(清《沈氏尊生书》):二陈汤加苍术、羌活、黄芩,治疗湿阻、湿疟。另有一方为二陈汤加当归、枳实、桔梗、杏仁、高良姜、缩砂仁、木香、肉桂,治疗痰饮咳嗽。

温中补脾汤(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黄芪、白术、干姜、附子、肉桂、白芍、砂仁、丁香。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呕吐吞酸,纳呆便溏,神疲乏力等症。

二陈平胃散(清《沈氏尊生书》):二陈汤加苍术、厚朴、山楂、神曲、砂仁、草果、枳实。主治宿食不消,脘腹胀痛,呕恶苔腻。

苍附导痰丸(清《叶天士女科》):导痰汤加苍术、香附。主治胸闷咳嗽,食欲不振,肥胖症,不孕症,带下病,瘕积聚等。

加味导痰汤(清《张氏医通》):导痰汤加人参、白术、黄芩、黄连、瓜蒌霜、桔梗、竹沥。主治湿热痰饮及眩晕。

蒿芩清胆汤(清《重订通俗伤寒论》):青蒿、黄芩、仙半夏、陈皮、赤茯苓、竹茹、生枳壳、碧玉散。主治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或干呕泛酸,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清心涤痰汤(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麦冬、黄连、菖蒲、南星、竹茹、枳实、酸枣仁。主治慢惊风,虚中夹热,身热口渴,气粗,烦躁,痰涎上泛。

和中丸(清《医学心悟》):二陈汤减甘草,加枳实、白术、神曲、麦芽、扁豆、山楂、香附、砂仁、丹参、五谷虫炭、荷叶。主治腹内包块或兼寒热、纳差神疲。

竹茹汤(清《大生要旨》):二陈汤减甘草,加苏梗、藿香、黄芩、枳壳、炒白芍、竹茹。主治忧郁,呃逆,呕吐。

通气散坚丸(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桔梗、川芎、当归、天花粉、黄芩、枳实、胆南星、贝母、海藻、香附、石菖蒲。主治气瘿。可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温中补脾汤(清《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黄芪、白术、十姜、附子、肉桂、白芍、砂仁、丁香。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呕吐吞酸,纳呆便溏,神疲乏力等症。

香砂六君子汤(清《名医方论》):二陈汤加木香、砂仁。主治胃气不和,脘痛呕恶。

半夏白术天麻汤(清《医学心悟》):二陈汤加白术、天麻。主治痰饮上逆,眩晕头痛。

……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三辑:二陈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