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学:虚实掩映之间

美学:虚实掩映之间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作者: 张方著

出 版 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0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647932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为依据,探讨传统美学思想中一个核心范畴??“虚实”,述其流变,析其意蕴,力求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展示这一范畴的演进和内涵。全书主要取材于古典诗学、小说戏曲理论以及画论和书论,兼及其他艺术理论和相关的哲学思想,既对中国文艺美学史上的“虚实”之辨作宏观评述,亦分门别类地阐说“虚实”观念和范畴在各种艺术形式及理论批评中的体现及意义。其阐说以若干重要命题为纲目,将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理论批评的虚实观念相互钩连,层层推论,间以中西比较,以期完整地把握这一范畴的精神实质及其在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中的地位、效用及价值,并由此去领略传沿至今的“中国艺术精神”。

作者简介

张力,1961年生,籍贯河北。1978年考入大学,先后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授,文学史论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出版有《中国诗学的基本观念》、《文学说略》、《文论通说》等专著。译有《讲故事:对叙事虚构作品的理论分析》、《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等。

目录

总 序(蔡锺翔 陈良运)

引 言

第一章 “虚实”和“有无”: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辨之道和美的境域

第一节 老庄哲学

第二节 魏晋玄学

第三节 佛教哲学

第二章 “虚”“实”之辨: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内核

第一节 “充实之谓美”——先秦两汉朴素的“虚实”观

第二节 “课虚无以责有”——魏晋南北朝文论对“虚境”的开拓

第三节 “象外之象”——唐人对“虚境”的深化

第四节 “妙悟”与“入神”——宋人对“虚实”问题的变通

第五节 从“神韵”到“肌理”——明清文艺思想在“虚实”问题上的争论与调和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化景物为情思”:诗学的“虚实”观

第一节 “比兴”——“虚实”作为诗歌艺术手法

第二节 “情景”——“虚实”作为诗歌基本要素

第三节 “形神”——“虚实”作为诗歌审美特征

第四节 几个相关诗学观念的阐释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传奇贵幻”:小说学与戏曲学的“虚实”观

第一节 唐以前“小说”观念中实录与虚构之辨

第二节 历史小说的“虚”与“实”

第三节 “虚实”与“真幻”

第四节 “传神写照”与“笔外神情”

第五节 从《红楼梦》评论看小说创作的“虚实”观念和方法

第六节 戏曲学批评的“虚实”观

第七节 小结

第五章 “无画处皆成妙境”:画学与书论的“虚实”观

第一节 从“气韵生动”到“虚实相生”

第二节 清代画学论“虚实”

第三节 相关的绘画美学观念

第四节 书法与“虚实”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综说:“虚实”之谓美

第一节 世界本体与“天人合一”

第二节 人生理想与艺术境界

第三节 艺术思维与创作方法

第四节 审美趣味与批评话语

书摘插图

第一章“虚实”和“有无”: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辨之道和美的境域

谈美学范畴,总离不开它的哲学背景。这不仅因为历史上美学与哲学的渊源关系,还因为许多重要的思想观念是跨越美学和哲学的,相应的范畴也并见于美学和哲学之中。拿我们眼下谈论的“虚实”来说,显然它在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或者说在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都有“虚实”这个观念和范畴。这并不是名目上的巧合或重叠,而有着内在的因缘,也就是说,哲学中的“虚实”和美学上的“虚实”是一个母体里孕育出来,并且一直在相互牵连着。因此,“虚实”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它的生成和内涵都与哲学相关;也正因为这层关系,“虚实”在美学和艺术批评领域里,是具有相当深度的观念和范畴。这深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哲学的滋养。当然,哲学的“虚实”和美学的“虚实”并不完全是对等的概念,其间有个大小和先后之分,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虚实”之说大于并先于美学和艺术理论中的“虚实”之说。明白这层关系,我们要对“虚实”这一美学范畴刨根问底,就非把目光延伸到它的哲学背景不可。

但中国传统哲学如此广博,“虚实”的根源该往何处寻找呢?这得先确定“虚实”作为美学观念和范畴的“原质”。按我们理解,“虚实”这对观念的重心在“虚”的一面,这在哲学上是所谓“形而上”。传统的哲学,若非过分倾向于宗教,其形而上的层面是靠哲学家的思辨拓展开来的。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里的“虚实”之说,是以“虚”的境界为方向。抵及这“虚”的境界,在审美活动中多凭直感;而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虚”的境界或形而上层面的把握,却主要是靠思辨。可以这么说,美学上“虚实”之说,是把哲学上对此问题思辨的成果融化在了感性认识以及形象思维之中。这样,对“虚实”观念的哲学背景的探究,就应当着眼于中国传统哲学中思辨的一路。把这问题放到中国哲学史早期的先秦诸子中去看,老庄一派(或应称为“二派”,兹不详辨)是以玄思妙想见长的。这或可看做是一种较原始形态的思辨。至魏晋南北朝,由老庄思想生发出的玄学,真正把中国传统哲学推向了思辨的高度。其间,由西域传人的佛教及其哲学思想,又对这“思辨化”的进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不同时期或不同来由的三种哲学,虽然旨趣不尽相同或很不相同,但在思辨中推导哲学观念,并在形而上的层面建立其哲学本体论,却是不约而同的。更应当注意的是,无论是老庄哲学、魏晋玄学还是佛教哲学,其思想体系都以“有无”的观念为重要出发点。这“有无与“虚实”是相呼应的两个(对)范畴,有时候就成为一种体与用的关系。因此,我们把握传统美学及艺术理论中“虚实”观念的哲学背景,理当留意于中国历史上以思辨见长的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以及佛教哲学,尤其要注重这些哲学思想中对“有无”的论述。

第一节老庄哲学

我们把老、庄放在一块说,并不意味着这两家学说在思想史上可以归为一类。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虽然都以哲学思想见称,但《老子》贯穿着谋略,《庄子》偏向于审美。故而有人把《老子》看做兵书,把《庄子》当作美学,这并非没有道理。若以对哲学上根本问题的看法而论,二者却有着精神实质上的相通,比如对世界本源的认识或日宇宙观,就都因“有无”立论而归之于“道”。从而我们从“有无”去谈论美学思想中“虚实”观念的哲学背景,就可以把老、庄加以贯通,以见早期中国哲学在“虚实”观念生发过程中起的作用。

按冯友兰先生的解释,《老子》一书中有一句话可以把各章的宇宙观都贯穿起来,这就是四十章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无”的背后,还有一个“道”。合而观之,就是《老子》的宇宙观,如冯友兰先生所说:“《老子》的宇宙观当中,有三个主要的范畴:道,有,无。因为道就是无,实际上只有两个重要范畴:有,无。”①进一层看,“有”与“无”也可以合一,是所谓“异名同谓”。仍用冯友兰先生的话去解释,即:“‘有’就是存在。一切事物,只有一个共同的性质,那就是存在,就是‘右’。一个不存在的东西,那就不在话下,不必说了。但是,没右一种仅只存在而没有任何其它规定性的东西,所以极端抽象的‘有’就成为‘无’了。这就叫‘异名同谓’。‘有’是它,‘无’也是它。”①因而,“有”、“无”和“道”说的都是同一样东西,是指宇宙的根源和本体。以《老子》的论述而言,“有”、“无”的内涵即在“道”字之中;从对“道”的描述,我们就可以去寻求“有”、“无”的意思。且看书中礁段很著名的的言论: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

(译文:“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名”是天地的原始;“有名”是万物的根本。

所以

经常从无形象处认识“道”(无名)的微妙,

经常从有形象处来认识万物(有名)的终极。

这两者(有形和无形)是同一个来源而有不同的名称。

它们都可以说是深远的,

极远极深,它是一切微妙的总门。)①

这是《老子》开篇第一章对“道”的说明,并由“道”论及“有”、“无”。按《老子》的本旨,“道”究竟是什么,是不能够用通常的语言说出的;名之为“道”,也只是“强为之名”,并不足以表明“道”的内容和实质,其原因,就在于它所固有的“无”的特性。话虽如此,并不意味着就该放弃对“道”的把握,否则《老子》五千言也就没有了着落。事实上,《老子》一书,还是试图用语言对作为宇宙之根本的“道”说出个仿佛来,只不过这类言语都十分飘忽。也正因为飘忽,所描述的“道”,就愈发指向虚无。

且看下面这两段话: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二十一章)

(译文:“道”这个东西,没有固定的形体。

它是那样的惚恍啊,

惚恍之中却有形象;

它是那样的恍惚啊,

恍惚之中却有实物;

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

深远暗昧之中却涵着极细微的精气,

……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日道,

强为之名日大。(二十五章)

(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先于天地而存在。

无声啊、又无形!

它永远不依靠外在的力量,

不停地循环运行。

它可以算作天下万物的根本(母)。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把它叫作“道”,

勉强再给它起名叫做“大”。)

这两段话说得恍恍惚惚,算是对“道”有了个交代。从中可知,“道”是空虚、无形的,它隐藏在万事万物的背后,是整个宇宙的起因和本体。当然,这个“道”,并非完全不可理喻,用现代的哲学观念去比照,也能够对它的意义作出一些界说。比如有学者就学出,《老子》中的道有“实存”、“规律”和“生活准则”三层意思。①但我们这里关注的是《老子》之“道”务“虚”及其形而上的特征,这是它日后对美学思想产生影响的一个根本原因。别的不说,从《老子》书中对冥冥之“道”的隐隐约约和恍恍惚惚的描述,我们就多少能够感受到它与审美的相通之处。这一点,若是结合其他~些相关的言论去看,就能体认得更加真切。比如《老子》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这讲的是“道”的深奥与广大;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三十五章说:“道之出口。淌平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尽)。”四十一章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讲的是“道”的空灵飘渺,微妙难察。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讲的是“道”所包含的生生不息的规律。凡此,不也都可以看做是美的本质和特性吗?所以,《老子》一书本身虽不星讲美学,但其中“道”的思想,却对后人理解审美和艺术的本性,尤其是把审美和艺术的本性朝形而上的层面开拓,提供了一个思想方法的依据;而《老子》哲学与作为美学范畴的“虚实”的关系,也蕴涵在其中了。

当然,对这问题,我们还可以看得更细一些,因为《老子》一书中就有对“有无”及“虚实”的直接的论述。其间对“有”与“无’,之问关系及效用的阐说,正是后人以“虚实”看待审美和艺术问题的导引。最著名的当属那个关于车、器和室的例子:“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这里所说的“无”,也就是“虚”或“虚空”。生活中的事物不能处处皆实,必须是虚虚实实,方得以产生效用。所以就有了“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老子》四十五章)的道理,也即所谓“有无相生”(《老子》二章)。凡此言论,所强调的都是“虚”,因为实的东西是眼晴看得见的,其效用也易于察识,而虚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为人所见,其效用也往往被遮蔽。故而《老子》特别指出“虚”的效用,其五章里还有一个比喻,更明确地为“虚”立论:“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是把整个世界比作一个大风箱,它空虚而不会穷竭,并在运动中变化和生成。

……

美学:虚实掩映之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