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论中的文学述行理论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王建香著
出 版 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17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434083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文学述行理论视文学为一种言语行为,是当代西方文论对“文学是什么”、“文学做什么”等问题的重新思考,是与摹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等并列的又一重要文论思想和文学批评新视角。针对摹仿说,它认为文学并不指涉外在世界,不以反映外在世界为指归,而是建构一个独立的文本世界;针对新批评,它认为文本也不仅是一个自足的系统,还是一种生产观念、事件和世界的自在自为的述行话语。这一理论构成了费什、德里达、德曼、米勒等大家文论思想的重要部分。
作者简介
王建香,1966年生,女,湖南双峰人。湘潭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与英美文学研究。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西方学术传统与当代文论》子课题,主持并完成湖南省社科课题《弗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与中国女性主义诗学建构》等,发表《弗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当代踪迹》、《硬汉世界的影子:论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世界》等论文10余篇。
目录
《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总序 童庆炳
序言 陶东风
绪论
第一节言语行为与文学述行范畴
第二节文学述行理论的生成语境
第三节文学述行研究在西方与中国
第一章 文学话语的述行可能
第一节奥斯汀的困境:“无效”述行?
一、“空洞”、“寄生”与“苍白”
二、陷入“泥淖”或开放论域
第二节塞尔的辩解:文学“佯装”述行
一、“间接言语行为”
二、“不带欺骗目的的伪述行”
第三节奥赫曼的悖论:“伪言语行为”?
一、文学:一种“伪言语行为”
二、悖论:寄生与述行的两难
第二章 文学话语的述行形态
第一节费什:通过读者“行事”的文学述行
一、与日常话语等值
二、读者“创造”文学
第二节德里达:作为“典范”的文学述行
一、从奥斯汀的困境出发
二、与日常话语互为“补充”
第三节德曼:作为“修辞”的文学述行
一、话语的“物质性”
二、“反讽”的述行
第四节米勒:与“表述”合一的文学述行
一、写作、阅读皆述行
二、自动述行的文学
第三章 文学述行的规约与语境
第一节言语行为的社会规约
一、规约与语境:奥斯汀的现实关切
二、构成规则:塞尔的制度事实
第二节文学述行的阐释语境
一、摹仿日常规约:奥赫曼的文学世界
二、受约束的行动:费什的阐释共同体
第三节文学述行的模式与伦理
一、重复与引录:德里达的文学述行模式
二、客观性与异质性:米勒的阅读伦理
第四章文学述行与意义生产
第一节走出新批评的藩篱:费什的读者阐释行为
第二节抵御文本意义神话:德曼的文学修辞批评
第三节尊重与质疑的结合:米勒的双重阅读
第五章文学述行的运作机制
第一节自我赋权:文学述行的自我指涉
第二节读者行动:文学述行的现实指向
第三节多重合作:文学述行的实现条件
第六章文学述行与社会现实
第一节摹仿:文学话语对现实的依附?
第二节规约:文学述行与现实的连接
第三节述行:文学话语对现实的影响
第四节现实:述行与文化研究的契合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文学话语的述行可能
言语行为理论以关注语言以言行事的特性为理论旨趣,这为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虽然该理论提出之初,在语言哲学中曾激起过层层波浪,但如今对该理论所有的争论似乎都已平息,言语的行为属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哲学中的地位已经确立。但是,文学作为一种话语形式,它是不是言语行为,是什么样的言语行为?这些问题仍在进一步探索。
第一节 奥斯汀的困境:“无效”述行?
奥斯汀首创的言语行为理论一开始提出要区分表述话语和述行话语,将述行话语从表述话语中独立出来并且语法化,认为述行话语都具有一个或显在或隐含的“第一人称现在时直陈式主动语态”语法制式。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地发问:“难道我们说出任何话语不都是在做些什么吗?”经过进一步研究后,奥斯汀发现,其实所有话语都是述行的,只不过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 这样,述行话语就经历了从传统哲学所贬斥的“伪陈述”,到后来成为与表述话语并列,并同样具有独立意义的话语,到最后跃升为所有话语的属性这一过程。但是,在文学话语是否具有述行性,即文学述行是否存在、是否有效等题上,奥斯汀却远没有这样明确,他的矛盾立场为后来者开启了一个生动的理论空间,以致后继的文学述行理论家们在这些问题上必须先表明态度然后才能前行,因此生产了丰富的理论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