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模式与过程

分類: 图书,政治,外交、国际关系,各国外交,
品牌: RUGENE R.WITTKOPF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609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301067860
·条形码:9787301067864
·包装版本:1版(影印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0开
·正文语种:英语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丛书第一批先行选入几本经典文献选读性质的国外优秀教材,内容主要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优秀教材。它们皆可称为原文中的精品,值得研读和收藏,不仅如此,由于它们本身在国外的大学课堂里都是应用较广的教材和读物,所以特别适合作为我国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专业大学教学中的参考读物,甚至可以直接作为以外文授课的课堂教材。在每本书的前面,我们都邀请国内比较权威的专家学者撰写了精彩的导论,以指导读者更好地阅读和使用这些文献。
最后,也要特别提醒读者,我们引进这套丛书,目的主要在于推动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育、完善教学体系,而其著作者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基本观点和结论等,则完全属于由读者加以认识、比较、讨论甚至批评的内容,均不代表北京大学出版社。
媒体推荐导读
袁 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学者费孝通先生赴美国访问。后来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大英帝国的扩展时代已经过去,成了年,有的是心平气和、冷眼看世的神气了。”但像美国这样“一个年轻的文化,配上无比的强力。毕竟不是件太可以放心的事。何况,若是拓荒的心理没有修改,他再度的扩张,是否是世界的幸福呢?……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300年前的北美了,没有文化的真空区了,若是按照18、19世纪的老方法去扩展的话,说不定会遇着很大的阻力,把人类在封建制度所解放出来的力量消磨在无谓的争斗之中。”事隔近60年之后,尤其是美国经历了“9·11”事件之后,再来看费老这一段话,不能不令人掩卷深思。
费老是一位人类学家。他在这里点出了一个大题目,那就是美国和世界的关系。当然,宏观地看,这种关系很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但是,如集中来看一下美国为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和力图保持这一位置所进行的思考、所规定的原则、所采取的行动,我们就可以有一个聚焦点。这也就是美国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意志的形成和集结,是受其地理位置、历史传统、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此外,在对外关系上,国家意志还表达了一个国家身处世界环境中的“自我意识”。
在以上诸因素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美国都显示出明显的“美国特色”。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个大国兴起,其“自我意识”都有一个发展和强化的过程。曾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曾经这样经历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推行“世界政策”,企图与英国争霸的德国也这样经历过。但是,美国在这一点上已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这种美国式的“自我意识”,源于美国政治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的美国式理想、美国式价值观念、美国式信仰。“上帝的选民”、“自由平等的权利”等等是其中的核心。这给了美国人以绝对的优越感。从宗教的角度讲,他们要向全世界传播“上帝的福音”;用政治的语言表述,美国要“解救一切受奴役的人们”;以经济手段来推行美国式的市场理念,靠军事力量来达到美国的目的,总之,美国在做这一切时,内心的动力就是“舍我其谁”。因此,美国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其外交政策背后的“自我意识”是完全一样的。
在具体的外交思想方面,美国确实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种传统。但是,这种更带学理性的归纳只是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美国外交的特点。在外交实践操作时。两者交织则是常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其外交思想的发展中,非常重视发挥其战略人士、思想库以及学者的作用。也就是说,美国很会利用这方面的智力资源。他们之中有些人直接参与外交实践;有些人则着重著书立说,向世界和美国公众传播美国外交理念;也有些人两者兼而为之,如基辛格、约瑟夫·奈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及其理论可谓烂熟于心,对世界大势和国际风去变幻极其敏,对美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的表现更是时时关切。
……
目录
FOCUS BOXES,MAPS,ILLUSTRATIONS,
AND TABLES
PREFACE
ABOUT THE AUTHORS
I ANALYTICAL AND THEMATIC
PERSRECTIVES ON AMERICAN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