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马祖毅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页码:459 页
·出版日期:1998年
·ISBN:7500105371
·条形码:978750010537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自周朝到“五四”以前翻译史之回顾。内容翔实,文笔简炼。探讨了我国历史上各种翻译活动,如诗歌、宗教经典、医书、文学,乃至各少数民族文学之间的翻译。 对广大翻译工作者、外语工作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马祖毅1925年生,江苏建湖人,1940年迁居苏州,初中二年级即在苏、沪报刊上发表作品。1954年以调干身份入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安徽高校教学。现为安徽大学研究员、安徽省外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曾在安徽大学创建大洋洲文学研究室,主编《大洋洲文学丛刊》。著有《皖诗玉屑》、《汉籍外译史》、《英译汉技巧浅谈》等。译有长短篇小说集《面包树》、《芳丹玛拉》、《榕树叶子》等。
媒体推荐总序
为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贡献精品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景况壮观。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而这一次的翻译高潮,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三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
这一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首先是全球信息时代降临的结果。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在今日“地球村”,离开翻译谈论知识信息,是不可思议的。
同时,这次翻译高潮的出现又是以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新政,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强国之路为契机的。
世界在前进,中国在前进。在人类高奏和平发展的大乐章里,翻译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旋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进军里,翻译必然是一支活跃的先头部队。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观察一下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的翻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不难得出结论:翻译确实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富活力、最敏锐的领域之一。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决定了这次翻译高潮最突出的特点。较之前三次翻译高潮,这一次的翻译高潮信息量更庞大,涵盖面更广泛,题材体裁更丰富多样,操作方式更灵活便捷,技术装备更先进,从业人员更众多,受益者更普遍,理论研究更活跃,人才培训更具规模。从经济学观点看,翻译作为信息产业之一支,现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历史上空前的。如果说前三次翻译高潮,都是从外文译人中文为主,那么这一次翻译高潮则正在改变中国在翻译上的“入超”地位,介绍中国和了解中国的迫切需要,对中译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认识到翻译对于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翻译对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保证职业生涯顺利成功方面的宝贵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甚至少年人成了翻译的爱好者,他们要求学习翻译、研究翻译,有的立志投身翻译,他们需要高水平的、切合实用的翻译研究及学习读物,使学习和运用外语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以翻译为特色的国家级出版机构,二十多年来陆续编辑出版数十种翻译理论与技巧类图书,其中若干种已经成为翻译研究或教学领域脍炙人口的必读书,在国内外翻译界赢得了声誉,也使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肩负着翻译界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教师、从业人员、学生和广大翻译爱好者多么殷切的期望。
面对着我国又一次兴起的翻译高潮,铭记着翻译事业的崇高
使命和我们对翻译界朋友的责任,我们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基础上,郑重推出这套“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我们的想法是:加强自主策划,体现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翻译的新任务和新特点,继续及时反映译学研究、文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最新发展趋势,同时更多地关注科技翻译、法律翻译、商务翻译、新闻翻译等领域的实务,加强针对性,提高实用性,外译中与中译外并重。我们寄诚挚的期望于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希望朋友们帮助我们实现初衷,继续有所奉献于我国新时期的翻译事业。
编者谨识
编辑推荐《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翻译理论经典,中外译学名著 译事实务指南,译艺学习向导。
目录
刘重德 序
杨自俭 序
诗代前言
第一章 从周朝到东汉桓帝前的翻译活动
第二章 从东汉桓帝末年到宋代的翻译活动
第三章 元代的翻译活动
第四章 从明代到鸦片战争前的翻译活动
第五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翻译活动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景况壮观。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 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而这一次的 翻译高潮,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 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三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 这一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首先是全球信息时代降临的结果。信 息爆炸、知识爆炸,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在今日“地球村”,离开翻 译谈论知识信息。是不可思议的。 同时,这次翻译高潮的出现又是以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新政,走 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强国之路为契机的。 世界在前进,中..
文摘书摘
最后谈一谈真谛的几个助手。法太是建业定林寺僧,在制旨寺“笔受文义,垂二十年,前后所出五十余部”(《续高僧传》)。慧恺在真谛译《摄大乘论》时“躬受其文,七月之中,文疏并了,都合二十五卷”。后来又共翻《俱舍论》,“十月便了,文疏合八十三卷”。真谛对
慧恺说:“我有了你共译两论,词理圆备,吾无恨矣!”(见《高僧传》)。慧恺俗姓曹,住建业阿育王寺,五十一岁便死了,使真谛非常悲痛。僧宗是扬州僧人,精通《摄大乘论》,为之作疏,还著有真谛《三藏行状》。隋开皇十年,参加翻译馆工作。
北方的凉州,曾经为译经的中心。公元439年,元魏灭掉北凉,又七年魏太武帝下诏灭佛,到文成帝即位才复兴佛教。在公元452年之前的三十多年间,南朝译经颇盛,而北方却佛事寂然,译经实已中断。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从凉州来的僧人昙曜在京西武州辟石窟五所,镌建佛像,最高的是七十尺,其次为六十尺,雕饰得非常奇伟。这就是现在驰名的大同云冈石窟。昙曜在这石窟内与天竺僧人常那耶舍译出新经十四部(见《魏书·释老志》)。其
后又有吉伽夜译经五部(见《开元释教录》)。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宣武帝和孝明帝时佛法大兴,洛阳译经之盛,为前代所未有。这时的译经僧人有昙摩流支、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等。而菩提流支则被称为“译经元匠”。
菩提流支,北天竺人。永平初(公元508年)到达洛阳,带来大量梵本经典,到后不久,即从事翻译。曾与勒耶摩提合作译《十地经论》,由佛陀扇多传语,并有“义学缁儒”僧辩、僧朗、道世和侍中崔光等参加。崔光信佛,是个文士,孝文帝称他为“今日之文宗”。他曾为《十地经论》作序。《十地经论》一出,在北方形成了“地论宗”,与南方真谛的“摄论宗”对立。菩提流支在近三十年内译出经论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经唐代《开元释教录》刊定,存本有二十九部,九十七卷,其中《十地经论》、《金刚经论》、《法华经论》、《无量寿
经论》、《楞伽经》等,对以后中国佛学的发展,影响颇大。当时人李廓撰《众经录》,说“三藏法师流支房内,经论梵本可有万夹,所翻新文笔受稿本满一间屋。然其慧解,与勒那(摩提)互相,而神悟聪敏,洞善方言,兼工咒术,则无抗衡矣。”还有一事值得提起,就是菩提
流支曾将昙无最所著的《大乘章义》译成梵文,传之西域。昙无最是武安人,住洛阳融觉寺,通《涅槊》、《华严》两经,据说徒众有千人之多。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