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比较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地方经济,
品牌: 孙海鸣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页码:5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64205065
·条形码:978756420506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200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试图对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发展现状、发展的产业基础、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出两大区域各自的发展特征、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以期对两大区域的未来发展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编辑推荐《200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的战略地位及发展现状
1 长三角与珠三角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1.2 统筹发展区域协调战略中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1.3 长三角与珠三角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比较分析
2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式的差异
2.1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2.2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构比较
2.3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2.4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的比较
2.5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体制的比较
2.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二编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及发展动力
3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及产业结构的优化
3.1 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结构演变的背景与阶段
3.2 长三角与珠三角工业结构的特点与比较
3.3 长三角与珠三角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点与比较
3.4 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思路
4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与经济密度比较
4.1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及特征
4.2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总量及产业密度的比较
4.3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密度差异原因分析
4.4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
5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比较
5.1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5.2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结构分析
5.3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5.4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综合评价
5.5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6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金融业发展态势比较
6.1 区域金融相关理论
6.2 长三角与珠三角金融资源的比较
6.3 长三角与珠三角金融业发展现状的比较
6.4 长三角与珠三角金融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比较¨
7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房地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7.1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7.2 长三角与珠三角房地产市场特征比较分析
7.3 长三角与珠三角房地产市场非均衡实证分析
7.4 长三角与珠三角房地产市场发展非均衡差异的原因分析
7.5 结论与政策建议
8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对外经济发展的变化
8.1 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与机制的比较
8.2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8.3 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与变化
8.4 对外直接投资及经济合作的发展与变化
8.5 对外经济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9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比较
9.1 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能力
9.2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的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
9.3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绩效
9.4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的创新环境
9.5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和政策建议
第三编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及发展前瞻
10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10.1 区域投资环境的界定与重要性分析
1O.2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投资环境评估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10.3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投资环境的实证分析
10.4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投资环境的提升路径
11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差异
11.1 基本公共服务概念与公共财政支出的区域相对平等
11.2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11.3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分析
11.4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原因分析
11.5 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12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关系及区域互动
12.1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关系
12.2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措施与实践
12.3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极化效应与辐射效应
12.4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与协调对策
13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对策及发展前瞻
13.1 区域经济变迁与经济空间形成:资源禀赋、人的经济活动与文化
13.2 时空中变迁的我国区域经济:地理、资源、交通和贸易
13.3 长三角、珠三角:不同文化特质与区域经济空间
13.4 余论:中华文明与21世纪我国的综合国力、区域文化
附录 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主要统计资料分析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世界上著名的三角洲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等,这些三角洲地区大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作为我国沿海地区最发达的区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的发展态势和未来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一直都是讨论的热点问题。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和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①区域经济的率先发展,必定会对国内其他地区产生示范作用,必将对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江地区产生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中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对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发挥重大支撑作用。
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2008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长三角的发展目标,为新形势下长三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长三角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城乡发展。
文摘插图:

上述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总量经济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探讨,我们通过对主要行业的分析,来比较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产业经济密度。
1.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1)长三角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8。年代中期,长三角进入了工业化全面推进的新时期,三次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小,
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相对增加,且第三产业比重增长最快。第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长三角产业集群化的趋势也在逐步加快。在上海,总投资金额超过80亿美元的上海化工区,30家企业几乎全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世界三大化工巨头英国石油、德国拜耳和巴斯夫公司,均有重点项目在这里落户。而规划22平方公里的浦东微电子产业带,其中8家投资额过亿美元的企业均以境外投资为主。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全省2004年已有500多个产业集群区。全省28个特色优势制造业中,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比重超过20%的行业有4个,超过10%的达13个。江苏省以沪宁线为主干两侧外延50公里左右、长约300公里的区域内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区一一宁沪信息产业带①。
第三,制造业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每10台电脑中有1.5台的主板在此生产,每2只鼠标中有1只在此制造,每10部手机中就有3部的液晶显示屏由此提供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