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2001
在所开发的 Re.2000 和 Re.2001 只获得军方冷淡回应后,雷贾尼厂就一直希望能在战斗机的研制领域中获得压倒性的成功。这一次,他们终于从空军的举动中看到了该厂自从 1935 年重新进入飞机制造业以来就苦苦等待,却始终没有出现的东西。于是乎,全厂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就连其所属的卡普隆尼集团也对此事异常重视,要求 Re.2005 的研制必须快马加鞭,务必抢在其他对手前定型投产,以求先发制人。应该说雷贾尼厂的技术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一要求,新飞机从开始设计到首次试飞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相较之下,马基公司的 C.205N 用了十七个月;而迟迟才获准使用 DB.605 发动机研制新飞机的菲亚特公司则足足用了三十六个月(从最初使用 A.38 引擎开始设计时算起)才将 G.55 的原型机送上天。
虽然军方的要求仅仅是对 Re.2001 的“改装”,但实际上野心勃勃的雷贾尼厂却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小打小闹,而是打算以强力的 DB.605 发动机为中心开发一个全新的机型。为此该厂抽调精兵强将,在以朱塞佩?博诺米(Giuseppe Bonomi)工程师为首的飞机设计部门中重新组织了一个设计小组专门负责新飞机的开发。设计小组的负责人由朱塞佩?马拉斯齐尼工程师(Giuseppe Maraschini)担任,由于他并非那种喜欢“事必躬亲”的领导,因此将具体工作放手交给自己手下的五位绘图员。弗兰科?安托尼艾蒂(Franco Antonietti)和季诺?比利(Gino Billi)两人负责全机各系统的布置,朱塞佩?乔瓦纳尔迪(Giuseppe Giovanardi)负责起落架的设计,塞尔齐亚尼(Serchiani)设计机身,而东迪(Dondi)则是机翼部分;至于总设计师马拉斯齐尼(Maraschini)自己则在同伴安托尼奥?隆戈(Antonio Longo)的协力下借助卡普隆尼集团位于塔里艾多(Taliedo)的风洞潜心于Re.2005气动外形的研究。
很快,新飞机便在设计小组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下逐渐成型。虽然在外形上还依稀保留了早前雷贾尼系列战斗机的影子,但 Re.2005 的线条更加流畅。机翼设计做了相当的修改,原来分置在两翼下的散热器与滑油散热器合并后安置在机身下部,但仍可独立调节;同时引入的还有通过液压系统向外侧收起的新型主起落架。此外,飞机的尾翼面积也略有扩大,机载武器则包括了机头的两挺 12.7 毫米机枪以及安置在发动机汽缸中间通过桨毂罩发射的 20 毫米机炮,外加机翼内的两挺 12.7 毫米机枪。
全机木制模型的制作始于 1941 年 10 月 1 日。机身部分在当月底就顺利完成,11 月 7 日又安上了机翼。与此同时,由罗伯托.隆基工程师(ing. Roberto Longhi)(原试验飞机制造部门的负责人,于 1941 年 5 月 1 日被提升为金属飞机制造部门的技术总监)为首的实验分厂亦开始制造两架原型机,MM.494 和 MM.495。这显然有点先斩后奏的味道,要知道空军正式的原型机生产合同直到 1942 年 1 月 26 日才送到雷贾尼厂。
1941 年 10 月 13 日,普里科洛将军亲自过问德国 DB.605 发动机的发货情况,并向各厂家查询新飞机的开发进度。马里奥?贝尔纳斯科尼将军(Gen. Mario Bernasconi)由于害怕 DB.605 会出现和 DB.601 相同的短缺,建议将所有的该发动机全部供应菲亚特 G.55 和马基 C.205 使用;至于雷贾尼公司则应继续专注于使用比亚乔 P.XIX 气冷发动机的 Re.2002 攻击机的开发,如果还能兼顾一下装配 IF Zeta 发动机的 Re.2004 就更理想了。十一月二十四日,接替普里科洛将军担任空军参谋长一职的里诺?科索?福吉埃将军(Gen.Rino Corso Fougier)再次要求雷贾尼厂加快 Re.2004 的研制进度,同时希望该机机体也能匹配 DB.605 及 Re.103 引擎。不过在随后的几天里空军部就收到了关于 Re.2005 研制的初期报告,虽然对雷贾尼公司的自说自话有点不满,但空军终于不再坚持要用 Re.2004 替换已大致成型的 Re.2005 了。到十二月十一日,由马拉斯齐尼本人签署的 Re.2005 设计书也送到了福吉埃的手中,Re.2005 的地位终于稳定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