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在老家看见一件“平阳六必居记”的幌子,深感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因此作些介绍给大家。
“平阳六必居记”招幌,是呢面布制作的,其中呢面为红色花呢,背面为蓝色土布,高46厘米,宽166厘米,在正面上方书写了“平阳”两字,中央写“六必居记”四个大字。该物是在山西省襄汾县尧庄村搜集的。在背面的四个角上都有印戳,其中左侧两角印有椭圆形戳,为“六必居”三个字。右侧两角印有圆形“六必居”印戳。据收藏者说,原物有两件,是赵家祖传下来的,土改时被村委会没收,后来没定为地主,又还给赵家。
招幌上的“平阳”二字最值得重视。
从地名上看,有平阳府、平阳县、平阳郡、平阳镇、平阳城之分,其中的平阳镇在吉林省密山县。平阳城在山东新县或陕西岐山县,均与六必居无关。但平阳府与六必居有关。
平阳府,三国时魏属平阳郡,所在地为山西临汾县西南。晋永嘉三年为刘渊所都。后魏属晋洲。隋为临汾郡,后恢复平阳郡。唐复为晋州。宋代为晋州平阳郡,升为平阳府。元初为平阳路,后改晋宁路。明复为平阳府,属山西。清沿之。民国废。由此看出,平阳当为明清时期的临汾,六必居又是明末创立,已经清代、民国至今,可知上述“六必居记”布幌子应该是清代的。
六必居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人们提到到颇有特色的北京酱菜时,都会想到六必居。它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郭姓六必居,始创于明朝中叶。
六必居所有的文书档案都是精心保存的,庚子年1900兵燹,商店化为灰烬,文书档案也尽焚。民国11年1922六必居申请补照,当时由京师油酒醋盐行商会发了补契,此事件的申请书和补契都保存下来,补契陈述了六必居的历史,称“商号原于前明嘉靖九年倒得前门外粮食店街路西六必居郭姓营业壹座。”从中看出,六必居商号远在明嘉靖九年以前就存在了,主人姓郭,经营粮米,这应该是很早的六必居。
第二阶段是三姓合股的六必居,存在于明末清初。
在六必居老板老家山西临汾尧庙乡发现一份道光二年1832的卖房契,契中说郭姓独家经营六必居深感力不从心,就吸收了赵壁、原抒两家入股,三家合开六必居。当时该店规模较大。
第三阶段是赵姓六必居,始于道光二年1832。
道光二年1832,由赵壁出资白银肆千两,将郭、原两家股份买断,从此,六必居基本归赵氏独资经营,直到建国后公私合营。现在保存的道光二十三年的物品都是赵氏经营六必居的遗物。
可见,通过这些遗物都对研究六必居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知道了六必居创业历史十分悠久,最迟在明代嘉靖九年已经有了,距今已有473年的历史了,二表明六必居是北京的老字号之一,三过去都说六必居是由赵氏三兄弟创立的,其实远不这么简单,最初是由郭氏创立的,进而是郭、赵、原三姓合营,道光初年才改由赵氏经营,当时由赵壁主持,并不是赵氏三兄弟,所谓赵氏三兄弟经营六必居是后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