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户县文物管理处珍藏有西汉王莽时期的“一刀平五千”铜范一件,该范体为长铲形,范通长29厘米,宽19厘米:范首长5厘米,宽11.2厘米,范中部有一主浇铸槽,宽2.5厘米,并与各分槽相连。浇铸槽两侧对称排列两行钱模,每行四个,共有八个钱模,其通长 7.7厘米,刀环直径2.9厘米,穿径0.8厘米,廓宽0.3—0.4厘米,刀环中心有一凹点。刀身长4.8厘米,刀身宽1.7厘米,刀柄宽1.5厘米。刀身部有阴文反书“平五千”三字。范背中部横立一长方形铜

此范为铸造刀币“一刀平五千”的铜母范。“一刀平五千”通称“金错刀”。西汉孺子婴居摄二年7年,当时掌权的外戚王莽为“托古改制”所铸之刀钱。钱体由刀环、刀身组成,青铜浇铸。刀环如方孔圆钱,穿孔上下镌“一刀”二字阴文,以黄金镶嵌其间,光灿华美。刀身直书“平五千”三字,意值五千通行五铢钱。一般通长 7.3厘米,重20—40克,厚薄不一。“一刀”二字亦有不错金者。金错刀脱离钱体实重而以“平五千”之巨额虚值行用,无疑是对社会的一种变相掠夺。但因其制作精致,形态奇美,而为历代古泉家们所珍爱。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张衡在他的《四愁诗》中写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这里所写的金错刀是指刀环或刀柄上错金的佩刀呢﹖还是指错金的“一刀平五千”刀币﹖还有待于考证。如果是后者,说明错金的“一刀平五千”刀币在东汉时期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与珍藏。P “一刀平五千”铜范,为户县兆伦汉代铸钱遗址出土,该遗址位于户县大王镇兆伦村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两千一百多年前中央统一铸币权的国家铸币工场,也是目前唯一经过考古调查确认的上林三官铸币场所,在我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兆伦铸钱遗址,从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至王莽末年23年,是其铸币史上的鼎盛时期,作为国家铸币中心的历史长达140年之久,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王莽“托古改制”两个重要的币制改革阶段,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遗存规模宏大,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且内涵丰富,保存完好,为国内已知铸币遗址所罕见。遗址区分布有丰富的建筑遗存及大量与铸钱有关的遗迹、遗物。遗址出土有多种类型的西汉五铢陶范和王莽时期的各类陶范,计有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货泉、大布黄千、次布九百、幼布、货布等十余种。而“一刀平五千”铜范是迄今为止该遗址出土的唯一一件铜范,极为珍贵,对研究王莽时期币制改革的历史,钱币铸造技术等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