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轰炸东京中的燃烧弹(20)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有的放矢

前面啰里啰唆算是把燃烧弹的研发测试过程介绍了一下,基本定型以后就是安排生产等着往下投了,不过要干的活其实还很多。借用有的放矢这个成语,“矢”——M69

燃烧弹以及其它通用高爆炸弹,现在算是基本解决;下面还要解决“放”和“的”这个问题。“放”呢包括两部分,B-29

是硬件因素(定型、生产、基地等等),而软件因素包括飞行人员的训练以及具体的轰炸战术等等了(就在 M69 进行测试的时候,B-29

也基本定型,6

月份陆军航空队接受第一架,不过此时问题仍然多多,远未达到实战标准)。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这个“的”,总不能瞎投吧?而且进一步来说,目标的选择往往还是和战术相联系的。如果说前面的测试算是力气活,目标分析和选择就得费脑子了,这个归参谋和情报人员干的活说实话真是不容易,

就和俺写这个部分的过程一样:资料比较碎,写得也累。内容枯燥一点,大家慢慢看。

根据一般常识,需要对付的一般包括军事和重要工业目标等等,反正得摧毁敌人的作战机器么,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在哪里?用什么方式来摧毁?那时候没互联网,更没有卫星侦察,查点东西很不容易;再说这些目标往往都是保密的,肯定不会满世界嚷嚷我们在哪哪刚建了一个飞机制造厂,每年产量多少架什么的。其实身边的例子就有好多,比如建国以来各地都建了不少兵工厂,不过名字一般就很平凡无奇了。俺知道家附近一个太行机械厂是生产迫击炮的,不过外地人光看名字可就不会知道。千万不要认为这样做无所谓,原苏联严格的保密制度就让德国人的对苏情报工作错误百出,比如对原苏联在乌拉尔已经开始兴建的工业基地等等一无所知等等,严重干扰了希特勒的决策,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巴巴罗莎的失败。保密还是很重要的。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0頁/共39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