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 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发动机的过热天气等问题,使得非战斗损失奇高、战果很差。比如 44 年 6
月中旬进行的旨在轰炸九州八藩钢铁厂的所谓 Yawata mission,
92 架 B-29 离开印度
79 架 B-29 到达中国基地
75 架 B-29 从中国成都基地起飞
68 架 B-29 实际离开中国(其他因故障返回)
47 架 B-29 到达八藩目标
15 架 以目视投弹,32 架因恶劣天气以雷达指引投弹
一架 命中
这个递减数列估计能把人气死。直到 11 月 24 日,111 架 B-29
才首次从马里亚纳出发轰炸日本,不过效果很差。这次轰炸发现了所谓的 jetstream,发源于西伯利亚的高空高速气流,1 万米左右(正好和
B-29 的轰炸高度差不多),速度最高能达每小时 500 英里,一般时速在 100 到 200
英里之间。这个气流对轰炸影响很大:如果顶风进入目标,相对地面速度可就很慢了,成了地面高炮等等的活靶;如果绕一圈顺风飞向目标,速度又太快——超过了轰炸瞄准仪的解算能力;侧风更是没戏。再加上冬季恶劣的气象条件,轰炸效果一直大打折扣。一连俩三月还是这样,包括
Arnold 在内的各方头头们可就急眼了,如何向国民交待?
扔原子弹的理由之一也是为了让美国民众听个响——看,这 20
亿花得值吧?而花了那么多的钱,还搭上不少人的命的 B-29
就这水平?相关决策人员弄不好是要追究责任的。不行,战术得改变,不能在一根绳上吊死。另外一个因素还是罗斯福。显然欧战的结束已经近在眼前了,回头就是日本,而战略轰炸又是打击日本的最现实手段。而罗斯福大概自己也知道身体不行了,在自己的手上能结束战争当然也是心事一桩。因此种种,在
45 年 2
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提出对日本展开“无限制轰炸”,“以期彻底破坏日本及其军队”,对李梅的最后一道紧箍咒终于给摘了下去。在二月份进行的两次试炸的基础上,3
月 9 日,334 架 B-29
以夜间低空投掷燃烧弹的方式空袭东京,生活在本土的日本人头一次真正尝到了战争的滋味,尽管两年来已经连遭败仗,而恶梦不过才刚刚开始。像德国人一样,当他们发动战争的时候,当他们为初期的胜利和对别人恣意的屠杀而兴奋狂欢的时候,应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尊重本站权利,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您如果看到不注明转载的情况, 方便的话请当场指出。空军之翼将十分感谢您的热心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