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轰炸东京中的燃烧弹(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2 磅的镁弹以及 50

磅的油弹来攻击英国城市,造成不小的人员物质损失。不过呢,真是应了中国那句话,“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德国日本算是恶有恶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后来都吃够了燃烧弹的苦头。

燃烧弹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标准炸弹之一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平心而论,至少在欧洲精确轰炸是二战初期的基本思想,特别对美国人来说。实际上,燃烧弹一度被认为是极其不人道的武器,甚至轰炸本身,特别是对非军用目标的轰炸,都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接收的。1940

年初,国务卿赫尔(Hull)强烈谴责日本在中国的野蛮城市轰炸,特别是使用燃烧弹。稍后,罗斯福对苏联对赫尔辛基的野蛮轰炸也表示了愤慨。当时陆军航空队的领导阿诺德(Arnold)将军规定以下的使用原则,“对军事目标进行高空精确轰炸,而对城市使用燃烧弹完全违反了国家只能轰炸军事目标的政策”。阿诺德的陈述完全反映了设立在阿拉巴马的

Montgomery 陆军航空队战术学校(AirCorp Tactical

School)的思想(二战中陆军航空队的头头们大多在这混过)。B-17、B-24

都是这种白昼精确轰炸理论的反映:使用最先进的瞄准具——Norden,严格训练的飞行员理论上可以在 3

英里的高空把炸弹扔在几十米的距离内,同时飞机都设计了强大的自卫武器来保护自身。

不过二战初期的轰炸经验推翻以往的乐观想法。初期英国也是采用类似的白天编队精确轰炸军事目标的理论,不过遭到了惨重的损失。比如在 1939

年 12 月一次轰炸德国造船中心的行动中,22 架轰炸机仅有 7

架返航,特别是德国对华沙、鹿特丹等城市的野蛮轰炸给英国人松了绑。到了不列颠空战之时,双方有意无意的误炸、报复、再报复使轰炸彻底升级。同样在白昼轰炸中遭到不小损失的德国人后来干脆就以夜间滥炸城市来打击英国人的士气,这算是戈林的重大战术失误之一。第一回合,德国占了便宜,包括伦敦、伯明翰、考文垂利物浦、南安普敦等英国不少城市在内遭到了严重破坏,平民伤亡

10

余万人。反过手来的英国人自然也不客气,更不会仁慈。战争毕竟是战争。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开,后果难以预料。邱吉尔下令对德国城市的工业区进行夜间轰炸进行报复,由于误差很大同样导致了大量平民伤亡,进而发展成区域轰炸理论(area-bombing)。42

年初,皇家空军最高指挥部指示轰炸机司令部,“现在你们的任务首先是打击敌人平民的士气,特别是工人,而这个任务具体由 Arthur T.

第一頁    上一頁    第6頁/共39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