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育智慧品读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殷海华,刘经华主编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440.798000版次: 1页数: 156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013763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学教育名著名篇》之《劝学教育智慧品读》。《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本书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还论述了学习的方法、方法、境界等。劝,是劝勉、鼓励的意义。
目录
绪论
荀子与《荀子》
《荀子》之《劝学》
《劝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学习的作用
1.学习使人进步
2.学习使人自知
3.学习可以提升道德
二、学习的环境
1.择邻而居,择贤士交
2.慎其独者,一日三省
三、学习的态度
1.谦虚谨慎,积极主动
2.专心有恒,锲而不舍
四、学习的内容
1.全面学习,德才兼备
2.不只知书,更要达礼
五、学习的方法
1.君子非异,善假于物
2.学思结合,学重于思
3.虚壹而静,用心专一
4.积少成多,循序渐进
六、学习的途径
1.闻见知行,知不若行
2.师从贤士,学习君子
七、学习的境界
1.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2.学以致用,遵守礼义
3.德行完美,身心自由
附录:《劝学》原文及译文
书摘插图
荀子与《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公元前238),名况,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今山西省安淬县)人.时人尊为苟卿。他也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主张。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相当于一个百家争鸣的论坛,是当时的学术中心)游学,后三次任学宫“祭酒,,(相当于现在大学中“学术带头人”的称-g-),在学宫中成为资望最高的老师,影响很大,培养了许多学生,其中包括韩非和李斯。后因遭谗而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晚年居家,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
苟子批判地继承了各家学说,特别是法家思想。他在博采众家学说之长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家思想,成为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誉为先秦集大成的思想家。学者谭嗣同曾说: “二千年之政,皆秦政也,……二千年之学,皆苟学
也。”章太炎也说: “自仲尼而后,孰为后圣?……唯苟况足以称是。”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深深影响了他身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中国古典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现存的《荀子》32篇,经西汉刘向整理,其中22篇为苟子亲手所写,其他的为其弟子所著。《荀子》一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历史、文艺等许多方面,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在宇宙观方面,苟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法” “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雄浑”。荀子学识渊博精深,所以行文气魄宏大,有包容诸家的气概。比如:《劝学》总结了治学经验,为后世传诵宗法;《富国》 《王霸》纵横于古今,论述历代兴亡变迁之辙;《天论》篇则探微扶隐,极宇宙之玄奥,昌言“天道有常”之旨。气势雄浑,为诸子所不及。后人称其文“学分之足,了数大儒” (《艺概文概》),绝非过誉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