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张翠萍著
出 版 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147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14903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先是强调男女平等,既而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别,再是主张运用男性理论来解构男性理论,提倡多元共存。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是新女性主义话语的一部分,它的问世动摇了西方几千年来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和思想观念,并作为批评方法之一成为21世纪的显学。
本书着重论述了英美派与法国派的主要特征以及两者的比较关系,旨在解构西方菲勒逻各斯主义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整个西方人文传统进行一种再审视、再思考,具有一种将迄今被掩埋和篡改的传统加以恢复和重视的作用以及某些“后现代”特征。
作者简介
张翠萍,198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为新乡学院副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新乡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主持完成省部级教研项目二项,独立发表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论著9部。
目录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论
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
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
英美派
1.从女性角度重新审视文学史
2.女性主义美学研究
3.性别理论研究
法国派
1.建立两性在文学象征中的平等关系
2.解构男性中心
3.创立女性阅读与写作体系
“英美派”与“法国派”的比较研究
1.何谓“女性失语症”
2.走出“失语”,建构“女性写作”文本
3.“女性写作”理论的创新价值与意义
四、文本解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文学评论
另附:高原行
书摘插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
在欧美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地位一直相当低微。正统的文学批评完全以男性的写作为标准,不但无视妇女文学的独立地位,而且还依据这一标准批评女作家的创作,要求她们向男性作家看齐,写出男性作家那样的作品。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就曾揭示作为一名女作家所面临的困境:女性写作的重要条件是必须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否则就难以在文学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她所说的“自己的屋子”不仅指女性作家的居住空间,它还象征着女性身处的文学空间。伍尔荚指出,女性有自己独特的处境和观察事物的角度,她应该有自己的、不同于男性的文风和语言。假如女性作家不能摆脱她在文学创作上受歧视的地位,她首先必须建立妇女自己的批评标准,为妇女的自由创作开辟一间自己的屋子。女性在文学创作上受歧视的事实当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女性在历史和社会制度上一直受歧视的结果。因此,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成长,首先是女权运动,然后才是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起初并不重视理论建树,只是注重批评的社会效果和道德价值,甚至对于学院派的纯学术采取了完全不屑一顾的态度。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走向政治性和学术性的两种倾向更加明显,也更加深化。根据朱丽叶克里斯蒂娃《妇女的时间》中的说法,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的理论代表是法国的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女人》。这本书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一阶段的理论代表主要是强调男女平等,女人应该和男人一样享有平等的工作权利、经济权利和法律权利。西蒙娜波伏娃认为,女性的“温存”、“柔顺”及一系列与此有关的观念是文化的产物,而不是生理特性决定的。这一理论在文学上后来衍生出所谓“男女合体”和“雌雄合体”的说法,即女性主义文学修辞学的一极——理念论。强调男女平等实际上是以男性标准来衡量女性,要求女性向男性看齐,因而这种平等运动是建立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利构架之中的。而这种权利构架正是禁锢她们、也是她们竭力想要改造的。所以,以男女平等为目标的妇女解放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语言而只是重复并强化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既定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