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智慧--决定成败的66条人生法则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个人修养,人生哲学/智慧,
作者: 雷苗 编
出 版 社: 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3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23386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品读国学的人生一大美事。得晤先贤,激扬智慧,不亦快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解读《史记》,能够让我们读出智慧和启迪,能够让我们读出古人决断成败的黄金法则,能够让我们汲取有益的精华,能够让它指引我们今天的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的66篇经典故事,列举了大量事实,通过对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深入分析,全面揭示了成为一个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给读者以提示,说明要成为一个成功者应该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前进的道路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正确面对自己取得的点滴成就。
灵活运用规则易成大事,善于掌握天机好过生活。不论你是职员、管理者、学生还是家庭主妇,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不乏这些法则的存在。只有深入地了解这些法则,学会如何去运用,才会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目录
法则一 适当的放弃是争取成功的钥匙
法则二 宽容处事增加成功的几率
法则三 不妄动制度的“热炉”
法则四 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法则五 有时候要懂得“墨守成规”
法则六 充分考虑,从容面对
法则七 对“小人”要处处提防
法则八 朋友是一生的财富
法则九 果断才能占先机
法则十 勇于表现自我
法则十一 礼贤下士拢人心
法则十二 识时务者为俊杰
法则十三 与他人配合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法则十四 遇事要随机应变
法则十五 敢于冒险才能抓住机遇
法则十六 凡事当三思而后行
法则十七 言必诺,行必果
法则十八 失败了也不要气馁
法则十九 难得糊涂
法则二十 不必在乎眼前亏
法则二十一 好声望让你名利双收
法则二十二 扬长避短,败中谋胜
法则二十三 不要忽视小人物的力量
法则二十四 做人不要恃才傲物
法则二十五 正确认识自己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法则二十六 优柔寡断会错失良机
法则二十七 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法则二十八 忍一时,风平浪静
法则二十九 做事不要只看眼前
法则三十 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利用
法则三十一 善于借助外力
法则三十二 不畏艰难跨越目标
法则三十三 保持正直的品格
法则三十四 别出心裁,出奇制胜
法则三十五 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法则三十六 面对诱惑要保持平常心
法则三十七 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法则三十八 重视生活中的细节
法则三十九 做人要能伸能屈
法则四十 谦逊是不可缺少的美德
法则四十一 功成名就,及时隐退
法则四十二 为生活寻找新的起点
法则四十三 不要戏弄别人
法则四十四 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法则四十五 贪婪是一切灾祸的根源
法则四十六 时常“慎独”利己利人
法则四十七 以德服人
法则四十八 用迂回手段取得胜利
法则四十九 节俭是不应丢弃的美德
法则五十 风物长宜放眼量
法则五十一 用沟通赢得别人的认可
法则五十二 和为贵
法则五十二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法则五十四 取得成绩后更应当律己
法则五十五 用人格魅力打动下属
法则五十六 始终坚持自己的目的
法则五十七 勤奋是通向胜利的阶梯
法则五十八 有志者事竞成
法则五十九 韬光养晦,一鸣惊人
法则六十 置之死地而后生
法则六十一 把握时机,该进则进
法则六十二 知错能改最明智
法则六十三 别因小失大
法则六十四 从他人失意处看得失
法则六十五 将有才之士招入自己麾下
法则六十六 满月易亏弓硬弦常折
书摘插图
法则一 适当的放弃是争取成功的钥匙
一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身处重重困境中,面对难以做出的抉择,身心俱疲,此时选择放弃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胆识,需要非凡的毅力和智慧。
人们往往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把大多数的精力放在如何把还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变为己有上,拼命地去争取、去获得。很多人都不知道,有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放弃,作一些退让,反而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轻而易举地拥有自己曾拼命去争取而没有得到的那一切。春秋时著名的“城濮之战”中,晋国“退避三舍”而克楚,就是因为晋文公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信守诺言“退避三舍”,既让自己不至于失信于人,还可以退为进,从而获得了此次战斗的最终胜利。
城濮之战,表面看是楚国攻宋,晋国救宋,晋文公攻曹、卫以报其当年无礼之仇,实是晋楚两大国争霸,是一场必须要打的仗。晋军“退避三舍”的策略,礼让对方的同时又诱敌深入,在道义和地利上都占据了主动。城濮之战,给人带来的反思可谓不少。
晋军“退避三舍”的由来还要从城濮之战前六年说起。公元前638年,楚国战胜宋国,鲁、宋、陈、蔡、曹、卫、郑等中原小国都依附楚国,楚成王成为霸主。公元前634年,宋国背离楚国,向晋国靠拢。楚成王获悉十分恼火,公元前633年冬,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的军队攻打宋国。宋国急忙派人向晋文公求救。晋文公认为这是从楚国手中夺取霸权的好机会,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当时晋军势力要比楚军弱,如果硬碰硬地直接去与楚军对抗,吃亏的还是晋国。此外,晋国国君重耳还是公子时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期间,他在曹、卫两国曾受到冷落,在楚国却受到了贵宾的礼遇。当时楚成王大摆宴席招待他。席间,楚成王开玩笑地问重耳:“公子回国后,拿什么报答我?”重耳回答说:“金银珠宝,楚国都不缺少,大王是不需要物质回报的。假如晋楚两国要打仗,我将以退避三舍作为报答,如还得不到楚国的原谅,只好在战场上决胜负了。”不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来说,信誉是很重要的。现在,如果晋军直接派兵援助宋国以对抗楚国,岂不是恩将仇报,为世人所不齿?晋军将领先轸、狐偃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个办法:出兵攻打曹、卫两国,既报了这两个国家曾经无礼于晋文公的仇怨,又可使接下来的晋楚之争师出有名。曹、卫两国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定能迫使楚军解除对宋国的包围前来救援,此时晋军再去与楚军对抗也在情理之中。同时,晋军此举属于自卫,士气一定高涨。
晋文公一听,觉得此计甚妙,立刻采纳了先轸、狐偃两人的计谋。但楚军却没有为此解除对宋国的包围,而是更为加紧地攻打宋国,力图使之屈服后再回师全力对付晋军。这是楚军统帅臣子玉的高明之处。楚晋两国,一个攻宋,一个攻打曹、卫,其实本意都不在此,实质都是为了争夺霸权。、但双方都不想承担发起战争的名号,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见此情景,先轸献计说:“晋国能否做诸侯盟主在此一举,这一仗一定要打。楚国恃强凌弱,诸侯都怨恨楚国,我们要利用这一点在外交上孤立楚国。可让宋国去向齐、秦两个大国求救,请齐、秦两国出面调解,要求楚国退兵。与此同时,我们把曹共公扣押起来,并把曹、卫两国的部分土地割让给宋国。这样一来,既促使宋国的抵抗更坚决,又能让楚国拒绝齐、秦的调解,来和我们决战。而列国到时肯定都会支持晋国,声讨楚国,那时我方就能争取主动了。”晋文公听后依计施行。
但子玉识破了晋军的计谋,放弃攻坚战,从宋国撤兵,直接攻打晋军,他认为楚军强于晋军,定能打败对方。他还派大夫宛春到晋军营中与晋文公谈判。宛春说: “楚军从宋国撤退,但是晋军也要退出曹、卫,重建这两个国家。”子玉认为,晋楚一旦和解,宋、曹、卫三国就会因此而马上得到安定,楚国在道义上也就占了上风。而曹、卫一旦恢复,晋国的进攻便前功尽弃,楚军的进攻就堂堂正正了。不料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先轸看穿了子玉的计谋,将计就计,决定与曹、卫两国定盟,承诺只要两国公开脱离楚国,晋国就恢复他们的国家。曹、卫两国听了自然十分愿意。晋军还故意扣留了楚使宛春,以激怒子玉。
子玉果然十分恼怒,立即带兵逼近仍在曹国境内的晋军。晋文公见状,下令晋军“退避三舍”,以表示自己践行了当年的诺言,同时使子玉更加陷于理亏的境地,晋军士气大增。
夏四月初三日,晋军撤退到城濮扎营。调解失败的齐、秦也派军参战,集结在城濮与晋军会合。三国援军的到来,进一步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为了麻痹子玉,晋军有意战败,让楚军“占领”了一处险要的高地。占领高地后的子玉更加得意忘形,以为胜利在握,就派出大将斗勃向晋军挑战。
战斗开始,晋军下军副帅胥臣指挥一队精锐兵马,向楚军右翼陈蔡之师发起攻击。胥臣给晋战车的马披上老虎皮,突然看到一大群“老虎”冲了过来,陈蔡军中的马立时失惊奔逃,全军很快溃散。晋军的上军主帅狐毛,则在自己车上竖起中军大旗,制造假象佯装后撤,以引诱楚军追击脱离阵地。晋军下军主帅栾枝也带领一部分战车后退,他们的战车后面都绑着树枝,霎时尘土飞扬,看上去就像是晋军全线溃退的样子。楚军主帅子玉一心只想打胜仗,见此情景大喜过望。也不认真调查,就派出左军追击晋军。先轸和副帅卻溱看到楚军中计,忙指挥中军拦腰切断楚军,将楚军分割成了两半。这时,伪装撤退的晋军也调转头来与中军配合,夹击楚将子西率领的楚军,将其团团包围。没过多久,楚军左军也溃散了。子玉见楚军左右两翼都被击败,赶紧收兵,这才保住了中军,避免了全军覆没。
晋军大获全胜,胜利班师回国。很快地,晋文公又打出了“尊主”的旗号,在践土(今河南郑州市北)盟会诸侯。见晋国打了胜仗,郑国也参加践土盟会,表示要与晋国结好。晋文公又向周天子派来的使臣献上一千多楚俘,周天子也赏给晋文公大辂车、戎辂车以及弓箭等丰厚的礼物,这些礼物暗示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表明他有权征讨不服号令的诸侯。城濮之战,晋文公赢得了霸主地位,先轸的退让谋略起了关键作用。
如果不是晋文公一再给楚国“退让”,使得楚军轻敌大意,他是不可能在不丢失信义的情况下将霸主地位从楚国手中“强抢”过来的。 “以退为进”可以是适当地放弃自己坚持的一些东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胜利,也可以是“蓄意诈骗”诱敌深入,晋文公正是属于后者。
黄金法则
善于摆脱羁绊,把利益作为最高目的,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这是一个人、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的终极追求。借鉴这一经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经理卡贝也提出:放弃有时要比争取更有意义,适当的放弃是争取成功的钥匙。有时候,我们在放弃自己一直坚持的想法,或是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利益时,反而能得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有目的、有计划地放弃,追求创新、富有远见,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从这一点来说,放弃是一种超脱,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大境界。
法则二 宽容处事增加成功的几率
常言道: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出现矛盾时不把话说死,善于留下退路,给别人一个台阶下,这是一种宽容,体现出的是博大的胸怀和不拘小节,更是一种伟大的仁慈。从古至今,这种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视为宽人律己的一条典范。
而在这些典范的传奇故事中,尤以楚庄王的“绝缨会”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
楚庄王名芈旅,又称熊侣,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属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知人善任,更为难得的是,他为人心胸宽广,不拘小节,且善于为属下着想,甚至在属下出现一些小错误时,他还巧妙地给他们台阶下,因而很得人心。“绝缨会”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前605年,楚国大臣斗越椒趁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陆泻,国内极其空虚的机会,起兵谋反。得知这一消息,楚庄王连忙率队回国以平定叛乱。但斗越椒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还有着精深的箭术。楚庄王为此接连吃了好几个败仗,还差点让斗越椒给一箭射死。所幸斗越椒让一个小军官给一箭射中,一命呜呼了。这场叛乱终于被平定了。
得胜回朝的楚庄王自然十分高兴。回到朝中,他便传旨要大摆庆功宴,并命令文武大臣和妃嫔都来参加。庆功宴开始前,楚庄王高兴地对大臣们说:“我已经六年没好好喝酒了,也没有听音乐了。现在终于平定叛乱了,所以我破例摆下这‘太平宴’,今天大家没有什么君臣之分,吃好喝好玩好就行了!”
楚庄王的这番话让大臣们很快地放松了下来。大家听着动听的歌曲,欣赏着美妙的舞蹈,高高兴兴地大口饮酒,兴奋不已。一直喝到了晚上,众人还没有结束的想法。看大家兴致如此之高,楚庄王于是下令:“把蜡烛点起来,接着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