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智慧--纵横捭阖的奇谋秘术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赵彦 编
出 版 社: 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3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23386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纵横捭阖的奇谋秘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鬼谷子》是一部谋略学巨著,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历来享有“智慧禁果、旷世奇书”之称。集中了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的精华,在当代仍有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因隐居于云梦山之鬼谷,自号鬼谷先生。
在中国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人物。他无心为官,足不出谷,却被尊为纵横家之鼻祖,战国时代的两大纵横家苏秦与张仪均出自他的门下。《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配六国相印,合纵与秦对峙,名震一时。张仪则以连横之策,使六国合纵土崩瓦解,为秦国统一立下奇功。师兄弟二人针锋相对,各展雄才,将整个战国时代搅得风云变色,何等壮观!作为他们的老师,鬼谷子的学问、谋略实在高深莫测,令人神往。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毕生所学的结晶,主要论述游说诸侯的纵横之术,因其主旨与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在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代里,《鬼谷子》颇受冷遇,一度被贬为“小夫蛇鼠之智”,对它的讥讽之声不绝于史。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谋略的大众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鬼谷子》的不朽价值,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目录
捭阖篇——开合自如,天地阴阳皆为我用
1. 认清形势是关键
2. 目标明确而手段多变
3. 对不同人使不同招数
4. 说与不说都要慎重
5. 心思要缜密一点
6. 趋利避害纳吉祥
7. 做人处世要知变通
8. 谨言慎行无大错
9. 直话也要弯着说
10. 先了解别人的志向
反应篇——回环反复,纵横世间此心不迷
1. 以历史和他人为鉴
2. 用大脑来听和说
3. 怎样让别人说真话
4. 反其道而行之
5. 善于引起共鸣
6. 用心设计细节
7. 窥一斑而知全豹
8. 自知才能知人
9. 接人待物要有分寸
内揵篇——清静自守,谈经论道上下相安
1. 进忠言也要顺耳
2. 要学会随机应变
3. 有“的”才能放“矢”
4. 是明珠就别暗投
5. 克制非分之想
抵巇篇——见微知著,因时而动进退自如
1. 成大事者不轻小节
2. 要注意消除隐患
3. 要勇于革旧迎新
4. 立功业不可无韬晦
飞钳篇——善布罗网,佐世良才俱入吾彀
1. 统帅要善于鉴人
2. 吸引人才为我所用
3. 驾驭人才的方法
4. 找一个好的平台
5. 建功但不要居功
忤合篇——知己知彼,灵活应变力求主动
1. 慎重考虑站在哪边
2. 机会来了伸手抓住
3. 借力但不要攀附
4. 你想要多大的舞台
5. 选好路坚持走下去
6. 实力决定成败
揣篇——直指人心,谋事便有十成胜算
1. 要重视社会环境
2. 善于寻找突破口
3. 不打无把握之战
4. 学会科学地预测
5. 适当加以文饰
摩篇——临渊钓鱼,知人虚实洞若观火
1. 人在明处我在暗处
2. 永远追求事半功倍
3. 不露相的才是真人
4. 你靠什么去打动人
5. 努力做到无懈可击
6. 体察人性是必修课
权篇——巧言设谋,以我之长制彼之短
1. 选择恰当的语气
2. 善于观察和分析
3. 谨防忌语和谣言
4. 要学会扬长避短
5.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6. 看人说话是明智的
谋篇——深藏不露,计谋百出而人不知
1. 要追求出奇制胜
2. 善于与人合作
3. 循序渐进可入佳境
4. 行事要因人制宜
5. 争取掌握主动
6. 团结你的朋友
7. 学会图人所好
决篇——当机立断,一言拨开九重迷雾
1. 权衡利弊再做决断
2. 用合理手段实现目标
3. 要有战略眼光
4. 该果断时要果断
5. 重大关头要冷静
符言篇——顺天应人,御世必遵九大准则
1. 正确对待权力
2. 集思广益威力大
3. 要欢迎不同的声音
4. 建立完善的赏罚制度
5. 体察世道人心
6. 人事安排要合宜
书摘插图
捭阖篇——开合自如,天地阴阳皆为我用
1认清形势是关键
原典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状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联焉,而守司其门户。
释义
纵观古代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乃是大众中的先知。圣人通过观察事物矛盾的变化,认识事物,了解决定事物存亡的关键因素;测算万物发展的进程,通晓人类思维的规律,预见变化的朕兆,从而把握住事物存亡的关键。
我国古代的大著作家,除了宣扬“绝圣弃智”的老庄外,大多还是以“述圣”为己任的,“智圣”鬼谷子亦莫能外。在全书的开篇,鬼谷子便将满腹谋略的自己深藏于堂奥之室,而将“为状生之先”的圣人挡于身前。无意之间,已将其捭阖之道牛刀小试了一把。
一见到“圣人”这个字眼,最先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无非是远古的炎、黄二帝,尧、舜、禹三圣,替天行道的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物。大致说来,古之圣人有两类,一类是圣君贤臣,如二帝、三圣、商汤、文武、周公等,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安定天下,治理万民;另一类是大思想家,如孔、孟、老、庄等,他们深入思考自然万象和社会百态,并借助语言文字的武器,为人类探索迷途、解疑释惑。在这些圣人们的身上,映射着整个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圣人们的业绩和德行,也将为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传颂。
在鬼谷子看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守司其门户”。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天下兴亡之道。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一说起“兴亡之道”,往往要从夏、商、周这“老三代”中去寻找。这是什么缘故呢?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商代夏、周代商的过程中,后世所倚重的谋略尚未取得足以决定胜负的地位。不仅如此,儒、道、法、阴阳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也通通不存在,人们的社会政治思想还是混沌一片。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兴亡之道”就显得很纯粹,纯粹到可用简单的“天命”来概括。无论是君还是民,都十分相信“天命”的说法,认为它决定着天下兴亡。即便是夏桀和商纣这样的暴君,也都自诩天命所归。
商汤征伐夏桀之前,曾做了一篇“汤誓”,以鼓舞军队的士气。这篇短文后来收录在《尚书》一书中。在文中,商汤说:“来吧,你们各位!都来听我说。不是我敢于贸然进攻夏朝!实在是因为夏王犯下大罪,上天命令我去讨伐他。现在你们大家会说:‘我们的国君不体贴我们,不让我们种庄稼,却去攻打夏王?’这样的话我早就听过,实在是因为夏王犯下大罪,上天命令我去讨伐他。夏王剥削他的人民,大家都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落下?我们宁可和你一起灭亡。’夏桀的德行败坏到这种程度,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果然,商汤打败了人民恨不得与其同归于尽的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末年,王位落到了纣王的手中,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而西边的周族逐渐兴起,在周文王的领导下,实力已足以与商相抗衡。然而,深通易理的文王没有贸然兴兵东进,而是对内施以仁政,对外剪除商纣的帮凶,同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武王即位后,认为伐商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仍然韬光养晦,耐心地等待时机。据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所说,武王曾率兵东进至孟津,天下诸侯纷纷响应,但武王认为商朝气数未尽,于是果断退兵。在吕尚等一班贤臣良将的辅佐之下,周族的实力得以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却呈现白炽化,商纣王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役而胜,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商汤伐桀开武力改朝换代之先河,武王伐纣则充分展现了韬光养晦的制敌之道,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上,两者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当后世的英雄豪杰或野心家们企图推翻一个政权的时候,也都标榜自己是在行“汤武之事”。然而由于不同的动机和方式,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四分五裂的五代末期,宋太祖赵匡胤稳定内部之后,立即出兵统一全国。打到最后,只剩下南唐和吴越两个国家。南唐后主李煜平时纵情诗酒,沉溺声色,疏于政务,对战争及国家大事一窍不通,轻易中了赵匡胤的反问计,杀害了自己能征善战的大将林仁肇和忠臣潘佑,以致在宋军压境之时,束手无策,最后只好光着身子自缚请降。
李煜是一位精于诗词、音乐和书画的聪明皇帝,但由于不懂得“兴亡之道”.酿成了国破家亡的惨剧。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凡不懂得“兴亡之道”,做出违背历史潮流之事的人,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权势和地位,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
近代,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胜利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袁世凯表面上支持革命,其实是别有用心。等他一朝大权在握,就不顾革命派的一致反对,大搞复辟帝制的活动,结果仅仅当了83天的皇帝,就在举国上下的唾骂声中被迫下台,最后抑郁而死。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所谓的“兴亡之道”,一是历史的大势,二是领袖的贤愚,三是民心的向背,这三点直接决定着战争以及一切事业的成败。
在现代商业领域,同样也要遵循兴亡之道。一个企业,如果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服务社会,坚持自己的品牌战略,并由一个卓越的领袖带领,就大有可能迈向辉煌。以电脑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为例,该公司引领着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倾力发展小型家用电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至于这艘商业巨轮的舵手比尔盖茨,即便除去“世界首富”的炫目光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那份难得的执着与睿智。在一次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比尔盖茨诚恳地说:“我有过颓废和虚怯。微软公司在起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一次比一次大,从技术难关、竞争对手的围攻到政府的指控,如果我不是最终以勇气和毅力战胜颓废和虚怯,把难关变成发展的机会,恐怕早就被市场竞争的浪潮淹没了。”
由此可见,“兴亡之道”古今皆同。在鬼谷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是以“兴亡之道”作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然而,身为“谋略之祖”,他在其中加入了大量“制胜之术”的内容。在后文中,我们就将详细了解鬼谷子的这些制胜之术。
2目标明确而手段多变
原典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释义
从古到今,凡生于世间的圣人,均奉守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借以避亡求存。其手段变化无穷,各有自己的特色: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所以,圣人始终把握万物存亡的关键,审慎地考察事物的变化顺序,认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度量自己的能力大小,再比较处事方法的优劣,做出正确的策在上一节概括地阐述了“兴亡之道”后,鬼谷子开始提及“变化无穷,各有所归”的手段,我们也由此触及到鬼谷子思想的精髓。鬼谷子教导我们说,在掌握兴亡之道的基础上,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目标,充分认清自己的能力,采取灵活多变的处世之道。
我们从小就听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八仙为赶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途中遇到了浩瀚的大海。这时,八仙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到达大海的彼岸。为此,每位仙人都施展自己的绝技,借助不同的器物渡过大海,让人眼花缭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明了做事方法的多样性,但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方法和手段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只有目标正确,方法和手段才有价值,否则它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互相攻杀,争当霸主。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企图出兵攻伐赵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