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模式.政治模式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品牌: 唐晋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25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2087953
·条形码:978780208795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模式.政治模式》讲述了:只有先搞清楚“民主是个什么东西”,才有可能分辨出“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的《民主是个好东西》为民主意识先天不足的中国人上了一课。关于民主是好是坏,俞可平说得很清楚:“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的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光凭这句话,就足见中国新一代官员的开明和胸襟。
建国以来,已有七次“机构改革”,但总是难以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黄宗羲定律”怪圈。此次“大部制”改革要彻底摆脱“积重莫返之害”,需要加强财政监督和立法,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并鼓励民间和商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这样才能跳出这一历史怪圈。
编辑推荐《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模式.政治模式》为丛书之《政治模式》分册。中国的崛起是在失去世界政治、经济、文明控制权150年之后的再度崛起。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在千年一遇的机遇面前,中华民族、中国国民、中国政府应以怎样的大战略、大视野、大谋略、大胸怀应对新的世界秩序、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智库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这些机构作为政府“外脑”,为中国最高决策层分析全球走势,为中国策,为国是谋。
《大国策》丛书集结当代中国顶级“谋士”和“智囊”,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进行考察,立足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大战略、大课题,对崛起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政治、民主、软实力、民生、环境、能源、人口、国家安全等领域所涉及的战略问题发表国策诤言,直陈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危机和挑战,试图超越西方设定的现代化标准,跨越西方现代化“陷阱”,提出中国崛起的大对策、大方略。
目录
法治成就大国——《大国策》系列丛书导言
“民主是个好东西”
中国政治发展三十年
政府转型、政治治理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治理改革
中国民主发展模式的五大特色
西方民主的起源
行政与善政
改革开放30年政府创新的若干经验教训
变革时代的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
政府改革的经济学逻辑
学习型政府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
行政战略的分析框架及其中国意义
中国行政改革“三步走”发展模式
“黄宗義定律”怪圈
中国政府改革与建设面临的五大困局
政府“大部制”面面观
部门行政的根源及其消除对策
行政问责制:如何问责
我国行政信息公开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行政协调
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价值
我国乡镇机构改革设想
公共危机管理:和谐社会的全新课题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国中期社会危机的可能趋势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城市新型社区居民参与问题研究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政策建议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可以肯定,随着经济社会进步,论资排辈迟早是要打破的。但困难在于,论资排辈并非某个人的主观臆想,而是约束条件下多数人的选择。因此,打破论资排辈,绝不可指望一蹴而就。事实上,今天的官方文件仍明文规定:副职提正职,要在副职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上级副职,要在下级正职工作3年以上。可见在近期内,任职年限还得是干部晋升的依据之一。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而改革选人规则,更是一件利益攸关的大事。因此,在谋划改革时,我们既要积极;又要谨慎;既要注意治标,但重点必须治本。前面说过,论资排辈是“委任制”条件下的理性选择。既然如此,按照经济学分析的逻辑,改革用人规则,必须先改委任制,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只要委任制改了,论资排辈必定不攻自破。
以薪养廉:先改职务消费再加薪
政府有意给公务员加薪,议论了好几年,至今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2006年年初,就曾有省部官员站出来,对公务员加薪表示反对。其理由是,官员是百姓的公仆,企业职工没涨工资,官员如何能加薪?
对这个观点,我倒不以为然。我的看法是,官员该不该涨工资,与企业是否涨工资无干,如果官员工资确实太低,即便企业没涨,官员涨也无可非议。说官员是百姓的公仆,这是对的。但做好公仆,重要的是视百姓如父母,鞍前马后地做好服务,不是说,当官就只能低工资。市场经济,讲究的是按贡献分配。所以,该不该涨工资,不在于你是否为官,而是看你对社会的贡献。
其实,官员低薪,并非始于现代。回溯历史,封建社会几千年,中国官员的俸禄都是很低的。东汉时期,宰相每月收入为大米28.5石(约为3060斤);最小的官员,每月只有1.9石(约204斤)。北魏初期,官员没有俸禄。明朝的宰相,月俸不足2两银子。清朝四品官月俸大米24石(约2576斤),五品官月俸16石(约l717斤),而七品县令的月俸,仅7石(约751斤)。那时官员的薪俸如此之低,显然不是为了廉政,它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护王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