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模式.经济模式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方针政策,
品牌: 唐晋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16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2087937
·条形码:978780208793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模式.经济模式》讲述了: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激励搞对了”,民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当初“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其实是一种国家层面的激励政策。只有当所有的经济主体具有正确的激励时,繁荣才可能出现。钱颖一教授评论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本”,不过是“把激励搞对”。
中国知识界在谈论“中国模式”方面,实际上比西方学者要谨慎得多,中国人已很长时间不自信,还认为自己是学生。香港大学教授甘阳认为;世界上存在三种发展模式,从长远看,欧洲模式比美国模式更具吸引力;对于非西方国家来说,“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可能要远远大于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
编辑推荐《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模式.经济模式》为丛书之《经济模式》分册。中国的崛起是在失去世界政治、经济、文明控制权150年之后的再度崛起。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在千年一遇的机遇面前,中华民族、中国国民、中国政府应以怎样的大战略、大视野、大谋略、大胸怀应对新的世界秩序、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智库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这些机构作为政府“外脑”,为中国最高决策层分析全球走势,为中国策,为国是谋。
《大国策》丛书集结当代中国顶级“谋士”和“智囊”,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进行考察,立足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大战略、大课题,对崛起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政治、民主、软实力、民生、环境、能源、人口、国家安全等领域所涉及的战略问题发表国策诤言,直陈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危机和挑战,试图超越西方设定的现代化标准,跨越西方现代化“陷阱”,提出中国崛起的大对策、大方略。
目录
法治成就大国——《大国策》系列丛书导言
“把激励搞对”
全球化与中国发展道路
3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模式
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
中国渐进式经济转型经验及其发展道路
羞羞答答的“中国模式”
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是否存在一个中国模式?
中国经济转型道路:过程及特征
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文化变迁的分析框架
摘掉“中国制造”头上的绿帽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重点分析
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比较优势、自主创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何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之道路
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及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战略转型及其政策取向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从表l和图3都能看出80年代的经济增长轨迹比1992年之后更正常些,问题就在于为何这么短的两个阶段有如此大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随后我们将重新定义“增长模式”,审视中国政治的演化和财政制度的演变,以及这些变化如何诱致了地区之间的为增长而进行的竞争。
自80年代开始的经济自由化的初期,当时改革者的主要目的是部分解除计划经济的约束,以及通过产权的改革给予农民、企业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激励和权利,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最重要的一步是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引入了利益分享机制,这就促进了财政分权,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处置权。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明显地改善了效率,促使了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经济自由化和财政分权也开始影响党和政府的权威,这为之后的政治危机埋下了伏笔。
这些潜在变化的原因可能有3个:首先,从上到下的经济分权,虽然仅是通过产权的重新配置给经济体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激励和权利,但是这种经济上的改革不可避免地开始影响原有的中央权威及其合法性,并引发政治改革的呼声;其次,图4显示了财政分权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人比重开始下降,这使得地方政府的权力开始膨胀,并开始影响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度;最后,20世纪80年代的财政分权和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部门间的重新分配,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经常出现,增加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稳定宏观经济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