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志愿航空队轰炸机部队在中国(1937-1946)(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萨弗亚.马基蒂 SM.81B但苏联的军事援助使情况改变了。1937 年 8 月 21 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在翌年 3 月,中国获得 5,000 万美元贷款用于购买武器和军事装备。1938 年 7 月和 1939 年 6 月签订的协议

又新增 5,000 万和 1.5 亿美元。1937 年 9 月,国民政府请求苏联直接派遣有经验的飞行员到中国参战。9 月中旬,

在苏联空军内秘密征召的飞行员被送往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进行挑选,其中有 SB 和 TB-3 轰炸机的机组。他们的飞机拆解后运到到阿拉木图,在那里装配

并飞往中国。转场飞行的行程始于阿拉木图,经过莹莹,石河,乌鲁木齐,古城(奇台),哈密,安西,肃州(酒泉),凉州(武威),最终抵达黄河边的兰州结束。转场航线的第一位指挥官是著名试飞员 Kombrig A.Zalevskii。阿拉木图基地由阿列克谢耶夫指挥。在一系列中国境内的转场机场

上也有部署了苏联地勤人员,包括气象,无线电,维修等专业技术员。乌鲁木齐基地的指挥员开始是 Moiseev,后来是 A.V.Platonov。古城

机场指挥员 A.V.Politiken,肃州-格拉济林是 Glazyrin,凉州是 G.I.Baz ,兰州是 V. M. Akimov。第一批

10 架 SB 轰炸机于 9 月 17 日飞往中国,24 日又转场 16 架,27 日 5 架。所有 31 架飞机据记录,当时组成了

一个完备的轰炸机中队。援华志愿队中的飞行员中有 22 个 SB 机组,5 个 TB-3 机组和 7 个 DB-3 机组。

第一頁    上一頁    第6頁/共4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