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之斗士——菲亚特 CR.32“箭”战斗机(2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40 年末,一架第 1 联队 17 大队 71 中队的 CR.32 夜间战斗机

到 1941 年 5 月,剩余的老旧不堪的 CR.32 退出一线,转入战斗机训练单位,一直到 1943 年 9 月 8 日“停战”。

箭之外传

会挽雕弓射东阳——箭在中国

尽管历经战乱兵靡,1920 年代起,中国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都致力于建立有效的空中力量。30

年代初倭患日重,迫使国民政府四处寻找获得现代飞机及技术的途径,而此时正值意大利大力对外推销军机之际,虽然中国航空代表团没有采用意方推荐的

CR.30,却订购了一批 CR.32 战斗机。意大利人还在南昌帮助兴建了第二航空制造厂,并商洽由中国引进 CR.32 的生产线生产,有资料表明生产数量将可能达

150

架!然而,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美国霍克等公司动用美国政府的力量对中国进行“劝阻”,再加上技术方面不适应国情,中国遂转而大量购买性能平平的霍克战斗机(但从长远看,这不失为正确的选择,由于种种原因,意大利不可能提供象美国那样的援助)。订购的

24 架 CR.32 属于最初的生产批次,类似于原型机,机头的滑油箱外没有鳍状散热片,同时还增设了无线电设备和着陆灯,并将武器换成了两挺 7.7

毫米的维克斯机枪。只有 9 架交付中国,由菲亚特公司人员在南昌组装完成。这些飞机分驻南京和句容(ChuJung)的机场。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2頁/共3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