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7 日于汉诺威上空与一架友军的 Bf 110 相撞身亡,指挥权由莫瑞(Manfred Meurer)上尉接下,在 3 个月的战斗中该大队共击落敌机
65 架。
1944 年 1 月 21/22
日的那个夜晚可能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悲痛的时刻:两位击落过极多敌机的夜间王牌同时阵亡于与英军轰炸机群进行的大规模战斗中,其中一位的座机就是 He
219A-0。那天当时的德国空军夜间第一王牌,有着 79 架夜间击落记录的第3夜间战斗机联队联队长海因里希.祖.夏彦-魏廷根亲王少校(Heinrich
Prinz zu Sayn-Wittgenstein)在马格德堡(Magdeburg)上空驾驶编号为 R4+XM 的 Ju 88C-6 夜间战斗机击落了 4
架英军的“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后座机被击中(来自护航的“蚊”式夜间战斗机或者是英军轰炸机的回击火力不明),跳伞时身体撞到了自己飞机的尾翼上,造成昏厥后未能打开降落伞(丧生过程与
42 年在北非沙漠上空阵亡的德军“非洲之星”马尔塞尤一模一样),坠地身亡,年仅 27 岁。他的 83 架飞机击落战绩在世界夜间王牌中最终排名第 3。
而就在不远处的夜空中,第 1 夜间战斗机联队第 1 大队大队长曼弗雷德.莫瑞也在拦截一支前往柏林的英军机群。他的座机是一架 He
219A-0"G9+BB"(机体流水编号
190070)。在采取“斜乐曲”攻击法成功击落一架英军“兰开斯特”轰炸机后因为转弯不及,与他的牺牲品撞在了一起,双双爆炸起火坠落,莫瑞战死。他的继任者是菲尔斯特上尉,但是似乎使用
He 219 后 NJG1 第一大队的大队长都交上了噩运,菲尔斯特于 1944 年 10 月 1
日的试验飞行中坠机身亡。最后一任队长维尔纳.巴克上尉在盟军地面部队到来之际放弃了一直使用的文洛基地,后撤到缪斯特近郊的汉多夫,之后又撤退到杜塞尔多夫设立基地并且在那里呆到战争结束。
He 219 的疵点也许就来自于这些战例,许多人评论它由于追求高速而过于减小翼面,使得水平机动性能较差。如果莫瑞上尉那晚驾驶的是 Bf 110 或者是 Ju
88,很可能就会逃过此劫。但无论如何,He 219 的空中相撞事故似乎在夜间战斗机型中是偏高的。
不可否认的是,He 219 还是在实战里起到了应有的作用。1943 年,英国皇家空军夜间行动的战损率为
3.6%,当然这与“谷糠”干扰措施(在空中撒放铝箔条)及另外一些电子反制措施投入使用有关;而在 1944 年 3 月,战损率就上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