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早恢复体能,回国参加战斗,钟赤兵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各项技能训练。早在来莫斯科之前,他就以坚强的意志学会了独腿骑马。来到莫斯科不久,他在克里姆林宫医院做了最后一次手术。手术后没几天,他就拄着拐杖坚持走路。开始练习时,每走三五十米就要停下来休息。经过坚持不懈的锻炼,到后来可以一鼓作气走上一两公里。莫斯科郊外的疗养院附近,留下了他那副拐杖的无数印痕。他那身残志坚的精神,也令疗养院内的苏联工作人员敬佩不已。
经过三个多月的疗养和锻炼,钟赤兵的伤恢复很快,体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这时,他被组织上送进苏联共产国际党校学习,不久又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深造。
对于只读过三年教会小学的钟赤兵来说,异国他乡的学习是一项十分艰苦的事,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上的困难。在他们这批伤病员出国之前,伍修权曾帮助他学习了一些俄语基本知识,对一些日常用语也多少能听懂一些。再经过一段时间刻苦自学,他和刘亚楼等人都顺利地过了语言关,已经能够借助字典读书学习,上课时也能听懂老师的讲课和记笔记了。
钟赤兵学习十分刻苦,他克服身体残疾,每次总是一个人最先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是一个人最后离开。除了系统地学习军事课程外,他还认真地阅读了许多马列书籍,为回国后能更好地为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学院特别班提前毕业。钟赤兵、刘亚楼、卢冬生离开莫斯科,来到蒙古乌兰巴托,由于中蒙边境日军布防严密,无法过境,钟赤兵被安排在一个集体农庄看菜园。当时,由于物资严重缺乏,钟赤兵的身体日渐消瘦,但他从不气馁,坚信抗日战争必将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初,在党中央关怀下,钟赤兵终于回到祖国,历任北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解放军特种兵团司令部政委,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面对逆流,毫无惧色敢斗争
钟赤兵一生刚直不阿,坚持原则,勇于同党内、军内的不良现象抗争。
1930年11月,中央红军正在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方针进行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当红三军团东渡赣江,逐步向永丰以南的黄陂、小布地区收缩时,在中央苏区发生了肃清“ab团”事件。12月,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秘书向仲华作为“ab”团分子被逮捕了,消息很快传到十二团政治处主任钟赤兵的耳朵里。他本来就对这种盲目的“肃反”扩大化非常反感和抵触,一听说连自己非常了解的向仲华也成了“ab团”分子,顿时悲愤难抑,拍案而起,对周围的同志说:“向仲华怎么会是‘ab团’分子?他要是,那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