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与内部控制系列)
分類: 图书,经济,会计、审计,审计,审计方法,
品牌: 赵保卿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309054743
·条形码:9787309054743
·包装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审计与内部控制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绩效审计和传统的财务审计、国家审计相比,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运用范围也有扩大之势。由于更加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或事项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绩效审计的方法灵活多样,更加强调独立分析,在与审计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有着传统审计无可比拟的优势。
《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出发,将管理审计、经营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部分,简明扼要地从经营业务、资金筹集与利用等角度探讨了绩效审计的前期准备、实施、报告等过程,并以十个完整的审计案例来具体说明绩效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作者简介赵保卿,男,1959年生于河北,博士,教授,现任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书记,兼任中国审计学会和北京审计学会理事、全国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审计案例研究》教材主编与课程主讲教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商学院会计系(现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审计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赴香港何铁文会计师行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研修。已出版独著3部、合著30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多种作品获北京市、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北京工商大学等方面奖励。
目录
第一章 绩效审计基本理论
第一节 绩效与绩效审计的概念
第二节 绩效审计概念要素
第三节 绩效审计的类型及特征
第四节 绩效审计的目标
第二章 绩效审计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 绩效审计的程序
第二节 绩效审计的方法
第三章 绩效审计的标准与证据
第一节 绩效审计的标准
第二节 绩效审计的证据
第四章 企业经营业务绩效审计
第一节 购进储备业务绩效审计
第二节 生产业务绩效审计
第三节 销售业务绩效审计
第五章 企业资金筹集与利用绩效审计
第一节 资金筹集情况的审计
第二节 资金配置情况的审计
第三节 流动资金使用效益的审查
第四节 长期资金利用效益的审查
第五节 专用基金使用效益的审计
第六节 企业全部资金整体效益的审计
第六章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概述
第二节 行政单位绩效审计
第三节 事业单位绩效审计
第七章 管理审计
第一节 管理审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管理人员素质审计
第三节 管理部门质量审计
第八章 绩效审计报告
第一节 绩效审计报告的特点
第二节 绩效审计报告的内容结构
第三节 绩效审计报告的撰写
第九章 绩效审计案例
案例一 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的案例
案例二 ××市审计局关于淘汰燃煤锅炉财政资金投资绩效审计实施方案
案例三 扩大产品销售量绩效审计
案例四 某家电企业技术改进项目投资绩效审计评价
案例五 长江干堤湖南段工程效益审计案例
案例六 内部控制不善导致政府财政经济效益低下案例
案例七 高等级公路效益审计案例
案例八 离任审计中显示出来的经济效益问题
案例九 检验检疫局经济效益审计案例及分析
案例十 “大学城”审计调查中的效益审计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财产所有者或出资人的利益。对于国家审计来说,它代表纳税人监督政府对财政资金或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这就要求国家审计机关不但要对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以检查其资金使用是否合法、合规,而且还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审计,以检查其是否有效。前者被称为财务审计,后者被称为绩效审计。《世界审计组织审计准则》第38和40段有如下描述:“全范围的政府审计包括合规性和绩效审计。”
其实,绩效审计并不是国家审计的专利。从一定意义上讲,内部审计机构更需要代表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受托经营管理的资金效益情况进行审查、分析与评价。独立审计组织也可以接受委托对特定被审计对象的资金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与财务审计相比,绩效审计有其显著特点。财务审计主要关注被审计对象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范围主要在财务收支领域,并应用相对固定的法规和准则;而绩效审计,关注的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或事项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其范围较广泛,在审计标准、准则、方法的选择上也相对较灵活。总之,“绩效审计是由于不同需要、出于不同目的而产生的审计,其根源在于公众要求对政府、事业单位和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独立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各国根据其国情和需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使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灵活性、多样性、复杂性。在我国审计实务中,绩效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也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审计理论界的很多学者认为,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经营审计有时具有相同的内涵;但是,我们认为,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在特定环境下,其内涵是一致的,而绩效审计与管理审计和经营审计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绩效审计(效益审计)包含管理审计和经营审计(当然,有时还包括其他形式)。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实务中将管理审计、经营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部分内容来安排。
《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由北京工商大学赵保卿教授、博士主持编著,参加撰写的人员还有北京工商大学的姚长存、谭先华、张丽,审计署的董维明、何其智、王彦。
书中难免存在纰漏乃至错误,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提出批评意见。
文摘第二章绩效审计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绩效审计的程序
绩效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审计过程所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和基本内容。绩效审计程序不仅是审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故其审计程序应具有一般审计程序的共同特征,又能体现绩效审计的特殊性。因此,绩效审计的程序可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审前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每个阶段都应遵循一定的程序,灵活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方法。
一、绩效审计项目的选择与确定
绩效审计的多样性特征及其涉及的范围广泛,审计人员一般不会开展全面的绩效审计,因此,在开展某项绩效审计之前,必须要明确具体的审计项目。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对于审计机关的绩效审计工作非常重要,既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起点,又是绩效审计程序的基础。
1.选择绩效审计项目需要遵循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或被审项目在可选择的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中的重要程度。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对企业整个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重点行业(领域)、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社会公共关注的热点、焦点(领域)或项目等。
(2)增值性原则。所谓增值性,是指选择的绩效审计项目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能够通过审计达到价值增值,包括经济效益的增值和社会效益的增值。开展绩效审计的目标就要促进单位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