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难能相信,他所说在本国及日本印象浅,倒影响到海外传媒。美国《时代》周刊在“8.13”后专辟一栏上载中国领土四百余万方英里之数,下载本周之前被日本占领若干方英里,本周又续占领如是若干方英里,以托出蚕食与鲸吞之意义。
战后蒋纬国著文称,抗战初起时乃父顾虑日军立即沿平汉路南下,所以一面在北方给敌侧后威胁以分散其兵力,一面将本军主力集中于华东地区强迫对方将主攻方面由南北轴线改为东西轴线。
淞沪作战并无全盘计划
淞沪地区之攻防战,国军不能算是尽到战术上之至善。战事开始第一日就有第88师旅长黄梅兴阵亡,可见得战况激烈。攻者虽占领敌外围阵地,并一度迫近其要点汇山码头,终因火力不如人而攻击顿挫。战后日海军陆战队营房为第三方面军接收,此建筑物上凡经枪炮损伤之处,虽经日方修葺,但其弹痕仍特别留出标示,以作历史例证。观者可以看出,命中之处虽多,二所用非重兵器,不能尽摧毁歼灭之效也。此亦为今后八年国军作战之最大弱点。
第二星期,敌第三及第十一师团,已在沪北吴淞一带登录,国军亦增援四个师,仍企图争取主动,于8月24日发动总攻击,旨在消灭敌桥头堡阵地,亦未能见效,以后攻击只能采取夜袭方式。淞沪战役历时约三个月,正面敌军有六个师团及附属部队,亦曾发动总攻击四次,阵线移动一般在5公里之内,所以寸土必争,双方死伤惨重,国军所受损害又远逾于对方。此为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之大规模的阵地战,今后再无类是大部队集中于一个小地区作战之事例。
在此期间,蒋介石虽亦顾及华北战事,但其主要注视力则集中于淞沪战场。自8月20日之后即自野战炮即可以全部支持步兵。9月之后,国军空军即因损失惨重,只能在夜间出现。德顾问法肯豪森(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8月29日之报告已谓战地制空权全在对方之手,所以日炮兵观测员可以用气球鸟瞰国军阵地,国军之整个部队牺牲者,有9月7日宝山失守时之姚子香全营600余人,9月18日又有秦庆武之全团殉难,其他部队之死伤一般均在一半左右。
战后何应钦称:“此一时期淞沪会战国军表现最为突出。日军先后使用兵力达20万人,持续进攻历时约十周之久。国军以劣势装备凭血肉之躯拼死抵抗,每天都要增援一两个师补充伤亡。十周之内我军消耗竞达85师之众,伤亡官兵33.35万余人。”
从现已公布之蒋日记看来,淞沪地区作战无全盘计划。最初蒋希望以优势兵力消灭敌之据点,此计未酬,他即下令严守1932年第五军及第十九军在128战役之防线,逼近黄浦江西岸,此阵线被突破,他再扼守罗店、大场、蕴藻浜之线,距原阵地仍不过五之十公里。凡此在精神上不与不放弃“寸土尺地”之原则背离,他从未作敌方可能使用之兵力及进攻目标之判断,本军防守期间之预计,全面反攻计划,次一步之战略防御,和总预备队之区处与控制。从日记文字看去,这一切均为经考虑。